微针肋热沉结构优化及Micro-PIV系统下单相与两相可视化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先进设备与器件的热负荷不断提高,传统冷却器的设计与制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伴随着微加工技术的日臻完善,使更为复杂的微通道热沉进入国际传热学界的研究视野。同时微尺度流动测试技术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不同结构微针肋热沉流动与传热特性;微尺度单相及两相流场测试技术。第一部分内容,本文主要提出了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及组合式微针肋热沉。在研究过程中,加工了硅基长菱形微针肋热沉,并对其流动与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实验Re数范围内,长菱形针肋的换热系数随Re的增大而增大。相同Re数下,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热阻随泵功的增加不断降低;在泵功较小时,热阻降低的速度较快;当泵功增大到一定值时,热阻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在一定的泵功下不同热流密度之间的总热阻值并没有太大的区别,Nu随着Re增大均增大。与同样尺寸圆形、菱形针肋相比,45o长菱形针肋具有较好的的换热性能,可以避免针肋尾部涡脱落造成的阻力损耗,同时长菱形针肋尾部延伸拓展了换热面积并扩大固体导热区,从而提高换热效果。对于组合式微针肋热沉,采用数值模拟进行强化传热研究。流场中加入以一定冲角布置的三角小肋可以有效强化换热,且不同的冲角所产生的强化换热效果不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4种布置方式的微针肋,在相同Re,冲角越大,压降也越大,平均Nu也越大,因此存在一个最优化角度布置即冲角为30°时,可使强化换热效果达到最佳。组合式微针肋主要通过三角小肋的存在破坏边界层的发展,在圆肋尾部形成纵向涡,减小尾部回流,增强流场的扰动性和混和性,提高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性,使整体和局部的换热都得到极好强化第二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基于Micro-PIV流场可视化实验台,进行了单相流体横掠顺排圆形微针肋的流场测试及Y型进口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混合流场测试。在研究过程中,加工制作了PDMS材质顺排圆形微针肋,并在小雷诺数下对其内部流场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顺排圆形微针肋沿第1-2排针肋之间主通道方向流速呈周期性变化;在较小雷诺数下,涡量分布区域面积较小,涡量主要集中分布于沿着流向微针肋的左右两侧,且涡量强度大小相近;较小雷诺数下的涡量在与流动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大于较大雷诺数的涡量。对PDMS材质Y型进口微通道内液液两相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Y型通道中生成的液弹,形状规则,大小均一。液弹的形成经历了生长,冲刷,拉伸,脱落的过程。在恒定流量比下,Y形通道内液弹的轴向长度随连续相Ca数增大而减小;在恒定连续相Ca数下,Y形通道内液弹的轴向长度随流量比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快速城市化,在居民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公共交通分担率却连续三年下降,而小汽车分担率则逐年上升。造成城市道路拥挤,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一线
本文基于一致性阵的一个充要条件分别构造χ2-统计量和u-统计量用于检验AHP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并用最小元素法对不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进行修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的大规模广泛运用,社会各方面对生产企业进行技术革新的呼声日益高涨。数控加工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同时,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精准化
<正>历史上,不少名篇的艺术魅力都源于其对某种艺术形式的遵循与突破。比如,《游褒禅山记》确乎是游记,但更是一篇议论,其"志、力、物"三者关系的精彩议论至今光芒不减,成为
本文旨在研究WTO协定等条约或法律文件框架下的过境货物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以欧盟法及其实践为例。引言界定了研究对象,强调应注意“过境货物”定义与海关实践的衔接问题,同时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在近些年进展非常迅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并且具有广阔的应用潜能。SVM集成了最大间隔超平
FPGA芯片主要由可编程逻辑单元、可编程的互连资源以及可编程的I/O接口电路组成。其中可编程I/O接口电路是FPGA和外界芯片系统连接和通信的桥梁,通过对它的配置可以解决FPGA
目的:双侧甲状腺癌(bilateral 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其中大部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双侧甲状腺癌包括同时发生和两侧腺叶先后发生两种类型,淋巴
保证金制度对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防范市场波动风险,规避期货交易违约行为的基本手段。然而,保证金水平的设定却并非易事,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期货市场
目的1.分析浆细胞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2.总结出浆细胞型Castleman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以期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