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槽孔气膜冷却流动传热大涡模拟及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ing198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膜冷却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热端部件冷却的重要手段之一。异形孔的创新和应用能够同时改善流向和展向的气膜覆盖,使叶片获得更好的冷却均匀性。浅槽型或浅窝型气膜孔是一种典型的异型孔结构,可以利用热障涂层的涂覆过程制备而成,更易于实现工程应用;浅槽结构还可以集成扇形或复合角喷吹等形状相对简单的气膜孔型,具有进一步提升冷却能力的潜力。本文采用大涡模拟方法,针对平板及叶栅主流环境下浅槽孔气膜冷却流动传热机理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针对平板浅槽孔气膜冷却展开红外测温及粒子图像测速实验。红外测温实验结果表明,低吹风比下圆孔下游壁面有较好的冷气覆盖,但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气膜射流穿透能力增强,冷气覆壁性能变差;与圆孔相比,浅槽孔对冷气覆壁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高吹风比下尤为明显。基于粒子图像测速获得了气膜孔下游展向截面及中心面的流场分布特征,发现肾形涡对在浅槽作用下均得到抑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平板浅槽孔气膜冷却的大涡模拟计算模型,并基于实验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气膜射流与主流的相干特征。
  其次,针对典型吹风比下平板主流与横向槽、浅窝型槽及W型槽气膜孔射流相干流场及温度场进行大涡模拟计算,研究浅槽孔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的时均和瞬时特征。结果表明,圆孔下游的展向截面出现了肾形涡对和马蹄涡;横向槽和浅窝型槽下游同时出现了肾形涡对和反肾形涡对,而在W型槽下游仅出现了反肾形涡对。发卡涡是气膜冷却重要的拟序结构,其头部、竖直涡腿和水平涡腿分别对应了射流剪切层涡、垂直尾迹涡及肾形涡对;由于横向槽和W型槽的强展向导流作用,其下游出现了“发卡涡森林”现象。圆孔下游展向截面的湍动能集中在射流中心区域,并且沿流向迅速衰减;而横向槽和 W 型槽在展向两侧也呈现高湍动能,尤其是 W型槽,其两侧的湍动能高于中心区域;浅窝型槽下游中心线位置的湍动能与横向槽接近,而两侧的湍动能低于横向槽,表明其反肾形涡对流场的逆向卷吸能力弱于横向槽和W型槽。
  最后,针对NASA-C3X型叶栅横向槽气膜冷却开展大涡模拟研究,揭示叶栅主流环境下气膜冷却流动传热的非定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吸力面喉部后的强逆压梯度影响,叶栅主流在达到吸力面侧气膜孔之前便已发展成旺盛的湍流状态,气膜冷却流场中小尺度涡旋占主导作用;而压力面侧,主流在到达气膜孔前仍能维持层流状态,气膜冷却流场中出现了明显的发卡涡、马蹄涡等大尺度拟序结构;由于主流的强湍流脉动,吸力面气膜孔下游除射流中心位置外,其余区域湍动能分布较压力面均匀,但对于高吹风比的横向槽气膜冷却而言,由于反肾形涡对的强逆向卷吸,在展向两侧仍然能观察到明显的高湍动能区;压力脉动信号的频谱分析表明吸力面气膜冷却周期性弱于压力面,更多呈现随机特征。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直升机的多种任务需求,螺旋桨要实现大范围的变速,变转速动力涡轮具有多工作状态、宽转速范围适应性,技术发展相对成熟,能较好实现变速。但转速变化时,动力涡轮会出现较多流动问题,导致了动力涡轮设计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必须通过先进的方法对动力涡轮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针对巡航状态下不同转速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性能参数对比发现涡轮膨胀比、功率、效率随转速的下降而下降,且对第二级的影响较大,功分配随转速
学位
SiC_f/Ti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轴、整体叶环等结构的新型候选材料之一,由于工作载荷波动和外界环境激励等因素,其在服役过程中将不可避免产生振动。与传统金属材料不同,SiC_f/Ti复合材料组成与失效机理更为复杂,传统宏观振动方法难以直接用于该材料。采用宏细观的分析方法对SiC_f/Ti复合材料的振动性能开展研究,将为其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采用理论推导、数值模拟与有限
学位
随着发动机性能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控制方式已经从传统控制逐渐向着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本文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智能学习控制方法研究。针对进口畸变的问题,讨论了进口畸变对进气道、风扇的影响,引入畸变指数以描述进口畸变的程度,并根据畸变指数对进口总压恢复系数以及风扇部件特性进行修正,建立了进口畸变影响下的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针对航空发动机的强非
传统航空发动机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性能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多电发动机技术可使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得到全面优化,因此备受世界发达国家关注。航空电动燃油泵替换传统的附件齿轮箱驱动燃油泵,能够提高发动机燃油系统效率,是多电发动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针对航空电动燃油泵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要求,对其进行了流量特性分析、仿真建模、控制性能研究和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针对电动燃油泵试验系统组成复杂、
传统电网输电损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友好度差。分布式电源如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等具有装机容量小,使用灵活,环境友好的特点。将分布式电源组成微电网可使其具有自愈,稳定,兼容的特点。采用容错控制技术可提高发电系统的冗余和可靠性,避免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发电系统的容错控制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孤岛运行模式下,针对微型燃气轮机执行机构故障,提出了对外干扰及
学位
直升机在沙漠地带起降过程中,发动机吸入的砂尘可能对压气机叶片造成严重的冲蚀损伤,引发发动机故障。研究表明,在叶片表面涂覆涂层能有效改善其抗冲蚀性能,开展砂尘冲蚀对涂层损伤及叶片振动特性影响研究,可对涂层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益。本文主要工作结论如下:(1)通过高速冲蚀试验台,对带TiN涂层的不锈钢试件进行了冲蚀试验,提取TiN的质量冲蚀率,研究其不同条件下的损伤规律。结果表明:TiN冲
涡轴发动机是直升飞机的动力来源,确保发动机稳定安全的运行对飞机的各项飞行作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期工作在复杂的环境下,发动机发生故障在所难免。随着发动机设计水平的提高,故障数据的获取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基于单分类算法的涡轴发动机故障检测研究也越来越迫切。基于上述的分析,本文通过对几种常用于发动机故障检测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多个新的算法,并将提出的算法用于设计涡轴发动机故障检测分类器,取
复合材料因其相较于传统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刚度大、阻尼性能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各承力系统部件中已被广泛使用。航空航天领域中动力系统和承力构件承受动载荷作用时,往往伴随着振动的产生,振动对系统和构件一般来说都是有害的,所以航空航天系统中的部件振动性能研究愈发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复杂的承载环境和逐渐提高的持续工作性能要求使复合材料的疲劳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进行疲劳对复合材料振动模态参数的
学位
针对强非线性的涡轴发动机,其控制过程有一系列的参数限制,传统带前馈补偿的PI闭环控制器对过渡态控制效果不佳。为了满足动态控制过程中参数限制要求,本文开展了涡轴发动机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研究。由于预测模型依赖涡轴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因此对部件级模型精度要求较高。利用试车数据对涡轴发动机部件级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了压气机、燃气涡轮、动力涡轮的流量特性和效率特性,使部件级模型与试车数据间的误差满足精度要
SiC/SiC复合材料因其各方面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在长期高温的服役环境下,疲劳失效是SiC/SiC复合材料发生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研究SiC/SiC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对其实际应用有重大意义。于是本文以不同界面-工艺的SiC/SiC小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室温与高温无氧环境下的疲劳性能。首先为了实现SiC/SiC小复合材料高温无氧环境下的疲劳试验,本文自主设计并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