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口活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显得更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出口更是在世界市场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出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影响到全球经济体及世界市场,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强烈冲击。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市场环境,企业在选择出口市场时,可能会承担更高的投资成本和经营管理风险,这些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信贷支持,融资环境俨然成为影响企业出口的重要问题。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当前研究也从宏观层面开始向微观企业数据延伸,出口贸易的发展及影响因素,成为贸易理论创新的主线。在当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9-2013年我国参与出口活动的上市企业的数据,选用股权融资率、债权融资率、内部融资率,表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方式,对样本企业出口规模与其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活动规模会受到内部融资比重、债权融资比重以及股权融资比重的作用。当企业内部现金充裕时,融资状况相对较好,更有动力去参与出口活动,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内源融资率越高,对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越有利。当债权融资比重较高时,会刺激企业主体扩大出口规模,可能由于出口企业若能在供应商处获得更多的信用融资,企业主体会有新的动力扩大出口规模。以股权融资为主的企业,可能会面临融资问题,当股权融资率较低时,会选择扩大出口活动,试图在境外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因此,股权融资率越低,其出口规模会有所增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生产规模的增大,能够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从而刺激出口贸易活动,这一结论与传统的新新国际贸易理论相符。企业的资本密集度与其出口规模呈负效应,可能由于中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劳动力资源作为出口优势。 本文还根据所有制性质以及区域分布,分析企业融资方式与其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以及外资企业的出口活动规模,所受到的融资方式的作用不太显著,而民营企业的出口规模受到内源融资率的作用较大,而在选择出口贸易后,外源融资比例对其出口规模影响并不大;对于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内部融资比例对其出口规模具有显著地正向效应,外部融资比例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出口规模对外部融资比例的变化较为敏感,所受内部融资的制约效应并不大。 本文结合当前企业出口现状和研究结果,分析了融资方式与我国企业主体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并从金融体制的有效改革、资本市场的改进完善和企业出口的自身管理等方面,为改进我国企业出口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为出口企业的未来成长提供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