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从草地“三生功能”视角出发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源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但是受全球气候变化胁迫和人为因素干扰,三江源陷入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居民生活水平止步不前的窘境中。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草地的破坏,国家于2014年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下称:二期工程)。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二期工程的主要保护措施,分别从草地和牧民两个层面切入,实现对草地的保护。纵观现有关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研究,常将保护工程的多项措施一概而论,缺少针对具体保护措施的研究。而政策评价的深度不足,往往导致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基于草地生态数据和牧户调研数据,从草地“三生功能”切入,合理选择指标,具体评价二期工程开展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效果。首先,研究对比二期工程(2014-2020年)期间和一期工程(2005-2013年)期间草地“三生功能”的变化情况,得到二期工程的总体实施效果;然后,研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识别三江源草地的三项功能的变化同二期工程开展的草地功能分区工作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二期工程实施后,草地所能提供的生态和生活功能有所恢复,但草地所能提供的生产功能无明显变化。生态功能方面,二期工程实施后,草地年均水源涵养量增长23.005 mm·a-1(增速7%),境内有55.03%的草地水源涵养能力得到恢复;生产功能方面,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草地年均理论载畜量的变化幅度不到1%。研究发现,抽样调查的94个牧户样本中,有45.75%的牧户仍在过载放牧,这或是草地生产功能无显著恢复的原因之一;生活功能方面,二期工程实施后,样本牧户的年均总收入增加了3767.2元(增速11.58%),总收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牧户家庭非牧收入的增加。2)草地功能分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重点保护区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的恢复。生态功能方面,重点保护区草地的年均水源涵养量较二期工程前增加了23.005 mm·a-1(增幅19%)。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因果识别,发现草地功能分区工作的开展让重点保护区草地年均水源涵养量增加了15.49%;生产功能方面,二期工程实施后,重点保护区草地的年均理论载畜量增加了0.07羊单位/公顷·年(增幅10.04%)。同时双重差分法的因果识别的结果显示,草地功能分区工作的开展让重点保护区草地的年均理论载畜量增加了0.0566羊单位/公顷。3)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牧户家庭的非牧就业收入有显著正向作用,但补奖金额的增加会对牧户非牧就业收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当上一年牧户家庭经营草场实施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后,牧户当年的非牧就业收入会分别增加44.4%和38.3%;但是,牧户补奖金额的模型估计系数为负,说明补奖金额的增加会对牧户家庭的非牧就业收入产生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当前的补奖金额标准普遍偏低,补奖金额无法弥补牧户减畜造成的经营损失。当补奖金额到手后,牧户会选择投入牧业经营中,减少对非牧就业的投入。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加大对生态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2)细化草地功能分区工作的分区标准,将更多生态脆弱区纳入重点保护区内。3)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依据牧户的收入水平制定补偿标准。
其他文献
黄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工程特性复杂多样,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遇水会出现强度大幅度骤降和变形大幅度突增,即所谓的水敏性。由于地下水的存在,黄土隧道在建设过程中随着隧道的开挖,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隧道区域内渗流场的改变,从而改变围岩的含水率,影响洞周附近围岩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因此对于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依托通定高速公路团结隧道具体工程实际,通过文献调研、现场监测、有
学位
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转换的重要途径,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气候或土壤环境因子以及分解者群落三方面的影响。植物-微生物共生体可通过调节植物-土壤反馈影响凋落物分解等关键生态系统过程。Epichlo(?)内生真菌是一种能与冷季型禾草形成共生体的地上微生物,已有研究发现其对地上植物群落及寄主生理可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内生真菌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机理迄今却鲜有报道。我们推测,由内生
学位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脆弱且对气候变化敏感,目前正经历着快速的气候变暖和降水改变。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形成、凋落物分解、养分循环和植物养分供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们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方面还所知甚少。此外,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因地而异,且还处于季节动态变化过程中,微环境的土壤异质性、土壤温湿度和养分的季节变化往往加剧了土壤微生物响应气候变化的不确
学位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西部地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得中西部黄土地区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遇到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湿陷性黄土具有欠压密、多孔隙、弱胶结、强湿陷性等不良工程性质,遇水浸湿时,强度大幅降低,变形突然增加,导致建筑物地基的下沉或不均匀沉降,极大地限制了工程构筑物的服役性能和生命周期。本文以
学位
禾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草地是云贵高原主要刈牧地之一,常因刈牧利用不当而退化。制定合理的刈牧利用方式是该类草地管理的关键。本文以云南寻甸种羊场2种(轮牧和刈割)及贵州威宁灼圃草场3种(轮牧、轮牧+放牧和连续放牧)利用方式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草地及天然草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刈牧下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及
学位
中国是世界第三冻土大国,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寒区)分布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众多基础性水利工程在寒区建设运营,在周期性冻融-干湿耦合作用下,水工材料损伤加剧引起结构劣化,从而导致水利工程衰变。其中以寒区输水渠道冻胀开裂和边坡滑塌病害尤为严重,大幅削减了渠系水利用系数,极大威胁着工程服役性能及使用寿命,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由此可见,揭示
学位
土壤侵蚀是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危害各国经济和生计生产的突出负面因素。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和过度放牧等因素影响,黄河源区土壤侵蚀问题一直是黄河上游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因此,亟待构建适合于黄河源区域的土壤侵蚀模型,掌握黄河源区土壤侵蚀量及空间分布格局,为土壤侵蚀分区分级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精准的对土壤
学位
草原是世界第一大植被类型,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我国的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有着丰富的草地资源和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粗放的草原生产活动和低效的草地管理水平阻碍了这种潜力。与农区相比,放牧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历史经济文化因素导致草原牧区的生产发展受天气的影响更大,风险管理能力却更弱,因此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牲畜死亡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牧民的损失,但始终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
学位
高质量的牧草种子生产是生态恢复与高质量草地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CO2含量增加以及气温升高可不同程度的影响植物生长与繁殖。因而,研究大气CO2含量增加以及气温升高对牧草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对于草种业发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豆科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试验材料,设定对照(CK)、开花后夜间增温(FW)、全生育期夜间增温(GW)、增施CO
学位
钢渣作为一种工业固体废弃物,目前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被粗放处置。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对环境有潜在危害。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7%,生态环境脆弱,而筑路石料大规模的开采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鉴于当前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严格控制石料开采,导致筑路石料供应收紧。同时在国家大力推广工业固废循环利用的政策背景下,将钢渣应用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道路工程建设中,不仅可以解决钢渣引起的资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