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量子功能材料探索与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aidi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统探索研究了两类新型量子功能材料,包括“111”型铁基超导体新组元LiFeP的发现和基本物性以及Ⅰ-Ⅱ-Ⅴ族稀磁半导体Li(Zn,Mn)As及Li(Zn,Mn)P的发现和基本物理性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一、参与本组对超导新体系“111”型铁基超导体的研究,发现了“111”超导体系新组元LiFeP,其超导临界温度(TC)~6K。此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LiFeAs类似,同为Cu2Sb型结构,是目前为止“111”型体系中唯一的不含As元素的组员。LiFeP为顺磁金属,电子巡游特性较强,其P-Fe-P键角和P距Fe平面的垂直距离均对应铁基超导体的理想参量,。原位高压同步辐射X-ray衍射实验表明材料在压力达12GPa时晶体结构仍然稳定,原位高压电阻和磁性测量观察到TC随压力增加而线性下降,变化率为dTC(p)/dp=-1.23K/Gpa。   二、开展新型稀磁半导体的探索与研究,发现了基于Ⅰ-Ⅱ-Ⅴ族元素的新型稀磁半导体Li(Zn,Mn)As。经典的磁性半导体(Ga,Mn)As由于化学价态平衡浓度的限制,只能以二维薄膜的形式研制,通过Mn元素替代而只能实现空穴掺杂。LiZnAs与GaAs结构相似,等价的(Zn,Mn)替换使得Li(Zn,Mn)As在体材料中就可以实现较大的掺杂浓度,而理论上通过控制Li的含量也能控制载流子的类型和浓度,这使得Li(zn,Mn)As成为可实现白旋和电荷注入机制分离且可能同时实现p型和n型稀磁半导体的理想候选材料。我们制备的Li1+y(Zn1-xMnx)As体材料可以实现掺杂范围为-0.1<y<0.2,x<0.15,最高空穴型载流子浓度为1020cm-3,得到了最高居里温度(TC)为50K的体样品,矫顽力小于100Oe,饱和磁矩可达3.01μB/Mn,最大有效磁矩为5.1μB/Mn。   Li(Zn,Mn)P是在Li(Zn,Mn)As基础上发现的另一个稀磁半导体,我们得到最高TC为34K,矫顽力约为50Oe;最大饱和磁矩为1.6μB/Mn,最大有效磁矩为4.4μB/Mn,Li(Zn,Mn)P的有效磁矩小于理论值。电输运测量表明,所有Li(Zn,Mn)P样品均为空穴型半导体,Li1.04(Zn,Mn)P系列样品的载流子浓度为1017cm-3。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电子全息技术和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探索的基础上,对电子全息成像技术的相位解释、空心纳米材料的形状表征、磁性隧道结材料的内势分布、钙钛矿结构过渡金属氧
学位
本论文围绕溶剂处理方法对P3HT:PCBM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展开研究。我们通过使用廉价的有机溶剂——丙酮对活性层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实现了活性层中给体、受体垂直方向分布的控制,并获得了高填充因子、高效率的器件。通过对器件进行多种手段的表征,我们发现丙酮溶剂处理与热退火结合的方法有效改善了活性层内部的互穿网络结构和垂直相分离情况。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
学位
表面等离激元是一种在金属与介质界面上激发并耦合电荷密度起伏的电磁振荡,具有近场增强和短波长等特性,在纳米光子学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单光子源的优良与否在现代量子信息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三层石墨烯中的超导序形成机制,另外我们讨论了热涨落对超导序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我们研究了ABC密排三层石墨烯中的自旋超导机制
飞秒激光的峰值功率高,热效应小。近年来,飞秒激光微纳加工及其相关机理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利用飞秒激光直写和干涉刻蚀方法,在ZnO材料表面制备出了纳
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就引发了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潮。石墨烯的超高室温载流子迁移率与可剪裁加工的特性,使其成为未来纳米电子器件的重要候选材料。但
人们对固体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是建立在固体中原子的完美周期性结构基础之上的。但是在晶体表面上,这种周期性和对称性被破坏了。由于具有破缺的对称性以及大量的悬挂键,表面上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效应的纳米光学研究是纳米光学器件的重要基础。金属表面微纳结构中的SPP模式和LSP模式的激发,可以达到对光波进行纳米尺寸的有效控制,同时,金属表面附近的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