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命名与必然性》是以可能世界理论作为理论视角和理论起点的。关于可能世界的概念,在莱布尼茨那里就有过论述,至今在可能世界问题上形成了三种流行的观点,即激进实在论、温和实在论和模态结构论。克里普克持温和实在论的观点,认为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可能状态(或历史),或非真实的情形。“跨世界同一性”和“跨界识别”问题是与可能世界相关的问题,在克里普克看来,作为严格指示词的名称就是识别跨界个体的标签。可能世界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它是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和同一性理论的理论前提,为逻辑学、哲学、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
本质主义是克里普克的研究纲领。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渊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特别是与他的形式和质料说有关,也与洛克的“实在本质”观点有关。亚里士多德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都对事物本质进行了论述,而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更侧重于认识论的论述。从可能世界出发,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是基本合理的,他讨论个体本质和自然种类本质的观点对于我们研究人造物种类和社会种类的本质有借鉴意义。不过这种本质主义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另外,这种研究本质的方法——追求精确化,将导致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简单化。
必然性是《命名与必然性》的理论内核,借助可能世界,克里普克对必然性进行了语义分析,从而创立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命名理论与必然性、同一性理论与必然性有内在的联系。
克里普克为了证明传统的名称摹状词理论的错误给出了三大论证,即模态论证、认识论的论证和语义学的论证。质疑这三大论证的观点基本是站不住脚的。名称的指称由历史因果链条所决定,严格指示词作为一种“自然的直觉”,作为一种推理过程中的意义公设,实际上是站得住脚的。因而,因果历史指称是一种新视域下的指称理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有条件的遵从的现象”,可以解决指称传递过程中的转移或改变,这也正是克里普克的态度。对这样一种理论再稍做修正,该理论就比较完善了。当然,这一理论还是有瑕疵的,那就是描述不够精细,理论框架过于粗略。
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观点,是对经验论传统的彻底打破。从可能世界的视角出发,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观点是合理的,克里普克的论证是充分的。“S在时间t<,0>时是一米长”作为一个先验偶然命题是不容置疑的。“‘水是H<,2>O’,不应该被看作同一性命题,而应该被看作是水由H<,2>O构成”的观点是不合理的。后验必然同一性命题对解决休谟问题有一定启示,后验必然命题与康德的先天综合命题也有一定关系。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的观点是对蒯因批判经验论传统——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间存在绝对界限的观点的继续,但克里普克并不反对分析命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