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基因对寡膜纲纤毛虫重要类群分子系统学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动物个体微小,结构特化多样性高,在微食物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中央枢纽位置,进化历史久远地位特殊,在许多研究领域中具有很强的潜在价值。各学者不断引用分子手段研究其分类及进化,目前新待解决问题是分析现存有限分子信息与纤毛虫真实分类间差别,同时填补研究的空白。
  寡膜纲纤毛虫研究历史悠久并分布广泛,其中盾纤亚纲、咽膜亚纲和膜口亚纲是三个纤毛虫主要研究类群,目前所涉及的淡水种研究数据仍有待补充。过去三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基金资助下,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整体研究范围,不断补充系统地位长期混乱的国内高纬度地区3个亚纲,4个目,8个科,7个属18个种41个序列(9SSU-rDNA,14ITS1-5.8S-ITS2,12LSU-rDNA和4Cox1),并提交至国际基因数据库GenBank,围绕这三个重要类群中关系混乱的种群展开系统进化学分析探讨,厘清涉猎重要类群及更高阶元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地位,为相关类群的相关研究提供相应数据。基于多基因信息对盾纤亚纲、咽膜亚纲和膜口亚纲中部分系统关系和地位做出以下调整和确认:
  盾纤亚纲:1)盾纤亚纲、嗜污目、帆口目、斜头科、嗜污科均为多源发生;分子数据显示触毛科粘液虫属与帆口目关系很近,仍旧将斜头科放在嗜污目中;2)帆口目中的膜袋类群与嗜污目和触毛目关系密切,且为非单源发生;3)嗜污科中的Philasteridesdicentrarchi再次与贪食迈阿密虫在所有树中以满分置信值聚在一起,推测可能这个序列的物种信息有误。4)尾丝虫属总与偏尾丝虫,拟尾丝虫,甚至与膜袋类群聚在一起,推测该属为多源发生。
  咽膜亚纲:1)咽膜亚纲和草履虫科单源发生,前口虫属仍旧多源发生;2)传统分类学上尾缨虫系统地位一直是科级阶元;多基因数据支持将其提升为与咽膜目并列的尾缨目,尾缨目与咽膜目均是咽膜亚纲下的分类单元且互为姐妹支,这与Lynn(2008)中的分类情况保持一致;3)前口虫属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情况与形态学数据间存在明显冲突,目前急需扩大采样范围、重新描述和定义物种,同时我们建议将前口虫类群3(Frontoniadidieri,F.ocularis,F.anatolica,F.pusilla和F.elegans)界定为咽膜亚纲的居间未定种;4)多基因数据为草履虫科五个亚属的建立初步提供证据;Parameciumbuetschli放置在Chloroparamecium亚属中,而P.chlorelligerum放置在Viridoparamecium亚属中。
  膜口亚纲:四膜目为多源发生。
  因此,本研究补充寡膜纲重要纤毛虫淡水物种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和转录间隔区及5.8s基因等多基因信息,厘清纲内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地位并建立新的阶元。以上研究为分类学的精细化提供数据和假设,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了证据。
其他文献
黑潮在向北运动的过程中,途经吕宋海峡时发生偏转,携带太平洋水进入南海,对南海内的热盐收支、环流、涡旋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均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观测资料、理想模式和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分析了吕宋海峡东侧不同极性涡旋对不同入侵路径的作用,不同强度涡旋对流套路径的影响,及中尺度涡在黑潮入侵年际变率中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  1、首先在观测资料中证明,相比于跨越型和泄漏型两类路径,中尺度涡更容易对流套型路径
学位
中南半岛地区是印度季风和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的过渡区,它的季风降水与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关系密切,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相比于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目前关于中南半岛气候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之前研究多是针对境内某个国家或某些区域的降水变化的研究。整个中南半岛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过程还需要更系统和详细的分析。本文利用GPCC降水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Ha
学位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亚地区极端高温事件趋频,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中亚地区温度气候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平均温度,缺少对极端温度的研究。本文基于均一化的站点观测资料,揭示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该地区热浪发生的物理机制;进而开展了热浪变化归因、热浪对劳动生产力的影响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弥补了中亚地区热浪研究的空缺,为该地区气候适应,制定防灾减灾政策,提供了新的认
学位
东亚夏季风系统作为海-陆-气紧密耦合的气候系统,其西部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东部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在东亚夏季风的建立和维持过程中,高原的抬升加热对东亚夏季风格局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关于高原热力作用对东亚夏季风年际变率的影响主要关注陆气相互作用过程,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海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本论文利用多源再分析资料,线性斜压模式以及CESM气候系统模式的数值模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强度、频率、空间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越来越显著,由此引发了连续不断的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区域的极端气候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不同,一般将响应最剧烈的区域称为极端气候变化的热点。热点的识别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是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极端气候要素包括极端降水、极端温度和极端风。系统研究极
登陆热带气旋强降水形成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进展,但距离实际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进一步深入研究热带气旋登陆期间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威马逊”(1409)为典型个例,利用FLEXPART(the Flexible Particle Model)模式及相关的水汽源区贡献定量分析方法,以及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威马逊”登陆期间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及源区定量贡献,强降水的宏、微观物
过去千年是衔接气象观测数据与地质记录的重要时段。对过去千年气候进行模拟有助于区分自然和人为强迫的气候效应,认识当今气候的变化规律,并为预测未来气候提供参考。大量研究表明,在当代暖期之前,过去千年中存在中世纪气候异常期和小冰期两个典型时段。针对过去千年中国气候,以往研究的重点在于气候变量随时间的演变规律,鲜有研究关注这两个典型时段的气候特征。此外,在研究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成因时,对火山爆发和太阳活动等
学位
近几十年来,冬季巴伦支-喀拉海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变化,表现为地面温度(SAT)的升高以及海冰的减少。与此同时,巴伦支-喀拉海海冰变化与欧亚大陆的气候变化之间呈现显著的统计关系。巴伦支-喀拉海海冰减少时,对流层低层对应着局地暖异常和欧亚大陆中部地区冷异常,形成暖北极-冷欧亚(WACE)温度模态。目前,广受争议的是北极变暖与引起中纬度气候变化的大气环流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方面,北极的快速变暖可能会引起
学位
陆地地表风速普遍减小的现象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它会影响地-气热通量、水汽通量、大气污染以及风能资源储量。为了全面研究这个现象,本文通过观测数据分析及模式模拟得出了北半球陆地地表风速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造成风速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大气运动驱动力和大气运动阻力变化,并研究了受风速变化影响风能资源的长期变化,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北半球陆地地表风速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陆地地表风速减弱是一个普
学位
三氯生(TCS,5-氯-2-2,4-二氯苯氧基苯酚)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化学物质,尽管废水处理去除了大部分的TCS,但仍然会有少部分残留的TCS进入水体,从而对水生生物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本研究以模式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检测20℃、25℃和30℃条件下TCS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生长发育和氧化应激损伤,并通过HE染色方法,从组织学角度分析TCS对斑马鱼肝脏的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