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扰动土壤物理性质能否反映原状大田土壤实际情况是土壤溶质运移研究关注的问题,也是室内扰动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能否得以应用的关键。本研究根据Tyler和Wheatcraft提出的估计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方法,分析了原状土壤和扰动土壤分形维数以及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关系。经过前期研究发现我国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水量是解决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就灌水量对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设施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相同质地的情况下,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容重密切相关,且分形维数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设施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原状土的分形维数与扰动土分形维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整个含水率范围内,通过原状土与扰动土分形维数的关系来预测原状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其预测效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说明根据土壤扰动土分形维数来预测原状土水分特征曲线是可行的。(2)灌水后13到15天,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土壤水盐都表现出向下迁移的特征,15天后2g/kg和4g/kg水平的土壤出现明显的盐分表聚现象,地下水与表层灌水的下渗量没有相接;在设施土壤各盐分离子与全盐量的迁移关系中,除了HCO3-离子外,其余的7大盐分离子含量与土壤总盐量迁移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其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以Ca2+和NO3-离子相关系数最高:灌水后0-5cm和40-50cm土层土壤含盐量和土壤水分、温度具有较好的耦合效应,根据建立的耦合模型以及环境因子对积盐的影响,提出0-5cm和40-50cm是设施土壤盐分的“活动面”。(3)Ca2+与NO3-离子在灌水5-15天表现出随时间的推移剖面分布表现出“双峰”的特性,随着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升高,Ca2+、Na+和NO3-离子淋洗速度越慢,同时其返盐时间也较迟;地下水对K+迁移影响不显著,使得K+离子在灌水后剖面分布呈现出“单峰”的特性,SO42-离子在所有次生盐渍化水平下一次性灌水难以将其淋洗出耕层;Cl-离子向下迁移速度与返盐速度均快于其它盐分离子;土壤水分再分布对HCO3-离子迁移影响较小。从环境因素影响来看,Ca2+离子在土层的表层和底层以及灌水后期都表现出与水分和温度较好的耦合效应,并且两者对Ca2+离子运移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K+离子在0-20cm土层运移主要受水分的影响,而30-50cm土层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从灌水时间来看,在灌水后5-15天其离子的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而灌水后20天后主要受水分的影响。N03-和S042-离子不论从土层还是时间来看,其迁移主要受水分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