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绘画的款跋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周作为明代中叶的画坛巨擘,是布衣文人的突出代表。一生从事书画创作,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且诗名为画名所掩。他所创作的绘画作品向以山水、花鸟画见长,画作上题写的跋文在延续了宋元文人画精神的同时,显示了明代中期文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交游方式和审美取向。因此,沈周的画跋,不仅反映了文学、绘画、书法的关系,同时也是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艺术发展相互观照的最好见证。
  在工商业大发展和市民阶层大量崛起的条件下,明代中期文人的生存方式趋于多元化,“学而优则仕”早已不是文人的唯一出路,也由于明代文人普遍接受了“文艺价值”理念,参与绘画创作的文人数量激增,文人画家多兼善书画,也由此反映了明代的书风与画风融合的社会原因。绘画的跋文方面还表现在画跋图式的变化,突出的例证就是折扇书画的创作。
  随着文人从事绘画的规模加大,图与文的贴近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二者的融合方式也趋于多样化,使得明代画跋呈现出一种“图”为“文”服务的特有现象,因此“文重于图”之深层含义也就自然地贯穿于沈画跋文的背后。沈周画跋中的自题诗文,其内容基本都是自己原创,并且整幅作品画跋上所出现的(包括沈周和他人)非原创性文字(题跋者非撰文者本人)几可成为判断沈周画作真伪的“试金石”。
  沈周的画跋还反映了其艺术见解与人生轨迹。跋文的题写通常是在作者较为放松适意的状态下完成的,此时所流露出的主张与情感多为最直接的一手资料,往往体现作品的创作缘由和沈周论及艺术的真实见解;另外,本文研究的沈周画跋涉及了其本人和同时代的他人,甚至后代人所题写的内容,有的还直接反映了作品的流传过程,可使人立体地认识沈周艺术人生的诸多方面。跋文中所出现的沈周生前与身后的题跋者,为后人勾画出一幅穿越了时空的人际关系网络图。由此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沈周坚持布衣身份、不乐仕进的真实原因,对于进一步解读沈周绘画背后的社会与人文价值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
  沈周性情敦厚,待人平和,交游广泛,且兼及“仕隐”。在“结社风气”大盛的明代中期,身为布衣阶层的沈周积极参与社团雅集,与沈氏志同道合的文人们在文娱和吟咏活动中显示出了文人之间“阶层”的融合性。沈周画跋篇幅之大,题跋者之众,有充分的社会与人文条件为依托,即“唱酬之风”流行和“文人社团”普及。由于“仕”与“隐”的界限模糊,沈周虽甘于作“一介布衣”,却从不抵触“上层路线”。与仕宦阶层交往密切的直接结果,即上流社会的推崇,对布衣文人沈周起到了充分的宣传作用,使沈周无须仕进,凭借诗、书、画的高深造诣,就可在明代中期的社会条件下享誉海内,真正做到了退避而能亨通。
其他文献
禁忌是宗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时日禁忌是道教禁忌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道教各种时日禁忌形成原因,以了解道教禁忌文化,更进一步地说,了解禁忌文化背后的道教思想。因此,本文分为五个章节对道教时日禁忌进行探源。  第一章是对道教时日禁忌的界定和分类。道教禁忌属于禁忌中的一类,因此首先对“禁忌”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英文“塔布”词源、中文“禁忌”词源来分析禁忌的含义,得出禁忌的特征。其次,对道
学位
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对南宋时期的寺院经济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揭示南宋社会佛教与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反映佛教历史发展规律和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可以为当前我国寺院经济文化建设以及政府解决宗教的若干问题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为当前佛教在现代化社会的未来寻求积极的出路。  本文以南宋时期的寺院经济为研究对象,立于宗教文化、社会历史以及政治经济的综合视角,将寺院的经济活动状况放置到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特区及沿海城市的带动下,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了找工作、赚取更多工资、改善生活质素,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等待机会。为了赚钱、发展事业,这些农村居民在城市建立家庭、落地生根。  这股来自四方八面力量,加快中国的都市化。都市化现象出现的同时,家庭面对急速的改变,首先是从改变家庭成员的职业,及与此相连的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以及改变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开始的,进而影响家庭结构、家庭功能、
作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家庭教会甚至整个中国基督教在城市化与现代化相叠加的转型中国的阶段性发展结果,中国城市新兴基督教会既有许多与家庭教会相同和相似的特征,也有许多正在凸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源发于组织规模、活动场景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作为其存在和发展土壤的中国城市本身的很多因素,更有中国社会宗教生态格局中导源于政教关系的若干因素。所以,深入探析中国城市新兴基督教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透过这一过
学位
有清一代,统治者对于道教采取限制的政策。正一道在朝廷地位日渐下降,而全真龙门派却趁势而起,发展迅速,高道迭出,支派繁庶。该派于康、雍、乾时期,形成以江浙为中心、遍及南北的中兴局面。  其中龙门派第十一代闵一得(1758-1836),是龙门派在江浙地区盛传期间,与教理著作最有成就者。闵一得生平勤于著述,辑《古书隐楼藏书》三十余种,别撰《金盖心灯》八卷,发明本师宗旨,力辟丹家邪说,是研究清代龙门派的历
学位
美学问题与特定的哲学理解是难以分割开来理解的。近代之前的哲学,学界多称之为存在论(ontology)哲学,探讨和追问世界万物的本原、本性等原初性问题,而美学的理解也呈现出某种存在论的情愫,即探讨美的本性、本质的问题将美的本性归结为秩序性。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的理性认知能力日益凸显,如何认识、如何获得真理知识的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即开始出现哲学形态的认识论转向,对美学问题的研究和
学位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从这个思想来源来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的问题。侧重于从思想史,特别是从哲学史的角度给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教科书介绍的思想来源。发掘出以往不被重视的理论渊源,如浪漫主义思潮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共产主义理论内部所包含的科学与信仰的双重维度和理论张力,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中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等等。  论文的主要线索是以青年马克思理
尼采在其著作中时常谈论到力,力是最基本的概念。世界是由诸力斗争而构成的,关于世界的理论则是诸力依据各自在斗争关系中的权力量而对世界的一种阐释而已。这种力本论继承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中的观点,莱布尼茨认为,单子中具有一种原始的活动力,单子表象世界的能力是由其内在的力或欲求的原则而产生的。尼采与莱布尼茨的相同之处在于:单子的表象或力的斗争是阐释的根源。因此,尼采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提出了透视主义的认
学位
在数学上,证明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理论系统中,根据一定的推理规则或标准,由公理或者在先的定理推导出某些命题的过程。人们一般认为,同一个数学命题的不同证明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即确立命题的真。但实际上,当数学家通过证明确定一个猜想(或命题)为定理时,往往并不满足于所得到的结果,或者对最初的证明不满意,而试图通过寻求其它的证明,来更加深入地探讨定理成立的原因。这种在数学史和现代数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意味着
学位
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艺术的一个新的思潮,它是在东方艺术的冲击下(诸如日本浮世绘版画,中国和日本陶瓷器上的彩绘等东方艺术元素)与本土传统艺术(诸如古希腊陶瓶上的绘画,欧洲民间传统绘画,以及六至七世纪在爱尔兰及英格兰发展起来的具有凯尔特和盎格鲁—撒克逊人特色的装饰性绘画造型图案和插图)及欧洲经过工业革命后,在工业、科技上的迅速崛起与世纪交替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