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纤维地膜的应用效果及降解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覆盖可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本试验对一种新型植物纤维地膜的田间应用效果及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田间设置植物纤维地膜覆盖试验,研究植物纤维地膜对土壤生态环境和玉米生长的影响;通过地膜田间降解情况和室内土埋、老化试验研究植物纤维地膜的降解性。主要结论如下:   植物纤维地膜具有增温保墒效应,玉米生育前期植物纤维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同塑料地膜接近,苗期5cm土层日均增温1.7℃,140cm土层贮水增加量较露地高33.0mm,玉米根系层(0-40cm)土壤含水量提高6.1%,增温保墒效应显著,中后期随着纸膜的降解其效应逐渐下降。   地膜覆盖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植物纤维纸膜覆盖加快了玉米各器官生长发育进程,其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在测定期间始终高于露地处理,玉米提前10天成熟;覆膜提高了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有利于增产,植物纤维地膜覆盖玉米产量达13038.7kg·hm-2,增产效应显著,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3.8%。   植物纤维地膜具有很好的降解性。覆盖110天后,目测观测地表部分无残膜存留;土埋9周后,强度和重量损失分别达100%和51.1%,电镜扫描结果也显示地膜表面形态和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植物纤维地膜经加热老化后虽然其物理性能变化甚微,但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表明该膜具有可降解性。
其他文献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进行研究已成为目前土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研究为合理施肥、实行养分的分区管理、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
本试验在湖北省洪湖市大同湖农场进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播种期、播种量、施肥、根瘤菌接种对紫云英生长、鲜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不同栽培措施对紫云英种子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紫云英种子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云英的株高、单株重和茎粗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下降。播种期通过影响紫云英分枝数、有效株数、结荚数,影响种子产量,9月之后播种种子减产6.7%-34.9%。本
黄土高塬沟壑区甘肃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黄土塬,被誉为“天下黄土第一塬”。该区水蚀与重力侵蚀强烈,塬面溯源侵蚀异常严重,许多沟壑的沟头不断向董志塬腹地推
铁的氧化-还原、络合-离解、溶解-沉淀影响土壤剖面铁的转化与迁移,对土壤发育演变及植物铁元素的可供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铁的形态及其分布与植物类型、种植制度和水
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对于改良盐渍土、遏制土地荒漠化,改善干旱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对盐生植物耐盐特性有一定的认识,但目前为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对于植物耐
本文应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三种立地类型梭梭土壤种子库水平、垂直分布特征、与地上植物的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对每一个样地之间种子库空
盐岩水溶开采生产中的溶腔发展状况不能直接监测,而通过可视化方法建立的基于专家系统决策的“准”闭环模糊控制系统,则可解决不可见溶腔形状的控制问题。生产中由专家系统根据
本文利用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构建的不同土壤肥力梯度,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生长动态、养分吸收转运和养分效率的变化,以期了解品种更替对土壤肥力水平的响应及生理机制,为今后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田间试验于2013-2015年进行,选取了1970到2005年间陕西关中地区发布的5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结合灌溉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9个施肥处理和旱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2个施肥处
建立科学的管理人员考评体系是科研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正确评价管理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励督促管理人员提高政治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并为干部的晋升
酸性土壤中铝(Al)毒是影响作物产量和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挖掘植物自身潜力,选育和种植耐性植物种类或品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高效利用酸性土壤的途径。胡枝子属大多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