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对人们的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称呼可以使谈话氛围融洽,从而使对话顺利地进行下去。反之,不合适的称呼会让对方感到不愉快,造成对话不能持续甚至引起对话中断的结果。称呼一般可以分为“社会称呼”和“亲属称呼”。社会称呼的时代性较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新的称呼会不断地衍变出来。而亲属称呼则相对安定,虽然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但其时代性较弱,其用法比较固定,变动较少。亲属称谓也是称呼的一种,它也是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亲属称谓是以自己为中心,表述亲属关系的词语的总称。在社会关系中,亲属关系是最基础的,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国家和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我们不仅可以从亲属称谓的使用中明白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是怎样的亲属关系,还可以通过亲属称谓的运用,了解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社会构造以及集团意识的强弱程度。本稿从对比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希望可以减少由亲属称谓而引起的文化冲突,并加深语言学习者对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风俗习惯的理解。本稿一共分为六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亲属称谓的研究意义和关于亲属称谓的先行研究,指出至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中不足之处,从而明确了本稿的立场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分析中日两国亲属称谓体系的同时,将两国常用的亲属称谓进行比较。第三部分,运用语言学中形态论、音位学和义素分析法,将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分成语言构成和语义两个部分,总结说明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部分,从礼貌功能,指示功能以及亲属称谓的扩大用法,明确了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使用方法。第五部分,从文化语言学中文化与语言的视角出发,对中日两语中亲属称谓所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第六部分整理以上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