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中的适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诸多国内实体法和国际私法专门立法中均规定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然而,我国立法是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准据法的补充原则,且通常是与意思自治原则随影同行。该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一样,原本主要适用于涉外合同关系领域,今天却快速地拓展到为数众多的涉外民商事关系领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第2条第2款之规定:“本法和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但是,到目前为止,现行法律规定规定始终没有对哪些因素可以认定为与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作出明确的规定,而是将其作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即由法官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对最密切联系因素予以认定。鉴于最密切联系原则主要适用于涉外合同关系领域,故,以“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中的适用”作为选题,就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司法认定予以探讨,对于妥善处理涉外合同关系和排解涉外合同纠纷以及维护合同关系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全文除结语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涉外合同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概念。所谓涉外合同是指具有不同国籍或者住所、营业地等分属不同国家或者法域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明确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其法律适用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法域的法律发生关联,并且能够引起法律适用冲突的协议。而所谓最密切联系原则,也称“最强联系”原则,或称“重力中心”原则,它是指在审理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时,由法院综合考虑与该案件和各方当事人之间存在关联的因素,从中找出与该案件及其当事人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因素,并根据该因素的指引,确定审理该案件所应当适用的国家或者法域的法律之原则。第二部分,探讨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历史进程。中国法律对于该原则之规定可以追溯到1985年的《涉外经济合同法》,之后的法律法规也有所规定,并对其不断进行完善。2011年颁布的《法律适用法》继承了先前法律规定的优点,并作出了新的规定,该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履行义务最能体现该合同特征的一方当事人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合同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即赋予了最密切联系原则新的活力。但通过对司法实践中适用该原则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法官对于最密切联系因素的认定和准据法的适用等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三部分,剖析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中的适用存在的问题。第一,“特征性履行方式”模糊不清。即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何谓“最能体现合同特征”作出明确、科学的界定,且特征性履行的判断标准极为单一,同时也没有明确其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关系;第二,径自适用本国法的倾向严重。多数案件审理过程简单粗暴,硬性将与中国有联系的因素认定为最密切联系的因素,并将中国法作为准据法。这有违我国法律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初衷,也有损我国的大国形象;第三,原则适用的判断标准缺失,即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未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原则适用的具体标准进行说明。这种做法不仅使原则本身的灵活性失去了控制,而且不利于保护涉外合同中弱者的利益;第四,缺乏适用原则的具体操作方式。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未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操作方式进行具体说明,使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具体指导,可操作性大大折损,得出的法律适用结果往往经不起推敲。第四部分,论述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的完善。第一,应当采用立法的原则性和刚性条款与司法解释相结合的模式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第二,应当明确界定特征性履行方式与例外规定相结合的适用模式;第三,合理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第四,完善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相配套的法律适用体系。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证据的合法地位予以了肯定。但细究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关于技术侦查证据运用的条文较少、可操作性较差,导致我国技术侦查证据在司法运用中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为了探明司法实践中技术侦查证据的使用状况,笔者收集了 2013年至2021年12月湖北省使用技术侦查证据的判决文书,并对文书逐一进行检视,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论文结构安排如下: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幻小说的爆火,国内对科幻小说的研究也开始兴起。此前,有研究发现科幻小说阅读与创造力、想象力、科技发展和道德等相联系。社会模拟理论认为,个体能通过与虚构人物的互动影响自身的社会认知、态度和行为。因此科幻小说阅读可能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个体的解释水平会系统地受到心理距离的影响,心理距离越大,解释水平越高。科幻小说中描述的故事往往发生在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构世界中,很
学位
欺负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欺负表现出了新的形式,即网络欺负。网络欺负是以电子信息交流工具为载体反复对他人实施的一种攻击行为。与传统欺负相比,网络欺负更普遍,危害更大,影响范围更广,表现形式也更加间接和隐蔽。网络欺负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例如,焦虑、抑郁和物质滥用等)。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在网络欺负事件中,通常存在大量的旁观者。而旁观者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