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芥属植物白粉菌生物学特性及感病后生理基础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芥属蔬菜植物白粉病是近年来在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造成叶畸形和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沙芥属蔬菜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对该病害的症状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记载,对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沙芥属植物感病后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结果表明:1.沙芥植物白粉病的病原菌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白粉菌属(Erysiphe)十字花科白粉菌(E. cruciferarum (Opiz) Junell)。2.在沙芥属蔬菜植物白粉病发病盛期,沙芥病情指数为21.05,属于中抗(MR);斧翅沙芥病情指数为75.93,属于高感(HS)。3.沙芥植物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30℃,最适萌发温度为20℃,5℃以下和30℃以上萌发率明显下降;沙芥植物白粉菌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20%~100%及水滴中均能萌发;在散射光和黑暗条件下,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2.25%和79.11%,直射阳光萌发率仅为33.34%,说明较强的光照抑制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紫外光照射30min其萌发率为0。4.自然发病后,抗、感病种体内SOD,PPO,PAL,POD活性迅速提高。抗病种中PAL,POD,PPO酶活增加幅度明显高于感病种;感病种SOD酶活性增加幅度高于抗病种。说明SOD、POD、PPO、PAL的活性与沙芥属蔬菜植物对白粉菌的抗病性相关。5.自然发病后,抗、感病种体内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糖、MDA含量升高。表明: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沙芥属蔬菜植物对白粉菌的抗病性相关。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在教学中学生只是乐意于做一些笔头上是的练习,而口语交际却远远赶不上,特别
报道质量考虑因素,出自英文 Story quality Con-sideration 一词。它指的是编辑、记者用以评价或提高报道质量的一般原则。新闻事实自身具有的新闻价值必须通过新闻的报道形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年增多,学生的独生子女化趋势由以前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逐年扩展到大学,但这一现象还没有引起体育教育者的足够工作重视,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对体育教学进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解题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守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审美观、综合运用、培养
期刊
@@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