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本院828例行肾活检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SPN患儿肾脏病理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的临床病历、肾脏病理、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用SPSS23.0软件,对其一般情况(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点(肉眼血尿、黑便和(或)鲜血便、关节痛、腹痛、临床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发病至肾损时间、肾损至肾穿时间)、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免疫球蛋白G、血免疫球蛋白G、血D-二聚体)、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相关性。
结果:
1.临床特点:本课题共收集828例HSPN患儿,男女比例为1.49:1,发病年龄为3~18岁。病程中有肉眼血尿者76例(9.2%),黑便和(或)鲜血便者60例(7.2%),发病12周内出现肾损伤者有761例(91.9%),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为663例(80.1%)。
2.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热夹瘀证患儿最多为430例(51.9%),其次为气阴两虚夹瘀证和阴虚夹瘀证,分别为258例(31.2%)、121例(14.6%)。
3.肾脏病理:肾小球病理分级以Ⅲ级最多有620例(74.9%)。有新月体形成的602例(72.7%)。免疫荧光沉积主要以IgA沉积为主,单纯IgA型有648例(78.3%);肾小球病理分级与免疫荧光沉积类型、FIB沉积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IgA毛细血管袢沉积、C3沉积程度呈正相关(P<0.05)。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的有42例(5.1%),且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毛细血管内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
4.肾小球病理分级与临床情况: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肾脏损伤时间超过8周的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较重(P<0.05);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性别、年龄、发病至肾损时间、腹痛、关节痛、黑便和(或)鲜血便无相关性(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临床分型重,且更容易出现肉眼血尿(P<0.05),但与50%≤新月体<75%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肾小球病理分级与实验室检查:肾小球病理分级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免疫球蛋白G和血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血免疫球蛋白G呈负相关(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P<0.05),但与50%≤新月体<75%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6.辨证分型与临床分型、肾脏病理:阴虚夹瘀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比血热夹瘀证更易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更容易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证(P<0.05);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分型、毛细血管内增生程度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HSPN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毛细血管内增生、IgA毛细血管袢沉积、C3沉积程度呈正相关。
2.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肾脏损伤时间超过8周的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较重。
3.HSPN患儿的肾脏病理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D-二聚体和尿IgG呈正相关,与血IgG呈负相关。
4.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临床分型重,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且更容易出现肉眼血尿。
5.临床表现越重、30%≤新月体<50%的患儿易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证。
通过对本院828例行肾活检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SPN患儿肾脏病理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01月至2018年10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肾活检的HSPN患儿的临床病历、肾脏病理、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用SPSS23.0软件,对其一般情况(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特点(肉眼血尿、黑便和(或)鲜血便、关节痛、腹痛、临床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发病至肾损时间、肾损至肾穿时间)、实验室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免疫球蛋白G、血免疫球蛋白G、血D-二聚体)、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相关性。
结果:
1.临床特点:本课题共收集828例HSPN患儿,男女比例为1.49:1,发病年龄为3~18岁。病程中有肉眼血尿者76例(9.2%),黑便和(或)鲜血便者60例(7.2%),发病12周内出现肾损伤者有761例(91.9%),临床分型以血尿和蛋白尿型最多为663例(80.1%)。
2.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热夹瘀证患儿最多为430例(51.9%),其次为气阴两虚夹瘀证和阴虚夹瘀证,分别为258例(31.2%)、121例(14.6%)。
3.肾脏病理:肾小球病理分级以Ⅲ级最多有620例(74.9%)。有新月体形成的602例(72.7%)。免疫荧光沉积主要以IgA沉积为主,单纯IgA型有648例(78.3%);肾小球病理分级与免疫荧光沉积类型、FIB沉积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IgA毛细血管袢沉积、C3沉积程度呈正相关(P<0.05)。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的有42例(5.1%),且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毛细血管内增生程度呈正相关(P<0.05)。
4.肾小球病理分级与临床情况: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肾脏损伤时间超过8周的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较重(P<0.05);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性别、年龄、发病至肾损时间、腹痛、关节痛、黑便和(或)鲜血便无相关性(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临床分型重,且更容易出现肉眼血尿(P<0.05),但与50%≤新月体<75%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肾小球病理分级与实验室检查:肾小球病理分级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免疫球蛋白G和血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血免疫球蛋白G呈负相关(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P<0.05),但与50%≤新月体<75%的患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6.辨证分型与临床分型、肾脏病理:阴虚夹瘀证、气阴两虚夹瘀证比血热夹瘀证更易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P<0.05);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更容易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证(P<0.05);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分型、毛细血管内增生程度无相关性(P>0.05)。
结论:
1.HSPN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与毛细血管内增生、IgA毛细血管袢沉积、C3沉积程度呈正相关。
2.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肾脏损伤时间超过8周的患儿,肾小球病理分级较重。
3.HSPN患儿的肾脏病理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D-二聚体和尿IgG呈正相关,与血IgG呈负相关。
4.30%≤新月体<50%比1%≤新月体<30%的患儿临床分型重,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且更容易出现肉眼血尿。
5.临床表现越重、30%≤新月体<50%的患儿易表现为气阴两虚夹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