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中的主体间性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理论是功能语言学从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而来。它对说话人表达和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进行了归纳(White,1998),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义,解释语言如何用来评估、表示、构建语篇角色及调节人际关系。评价理论关注语篇中协商的态度类型、涉及的情感强度,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方式。评价系统包括三大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它们又分别次系统化。评价就是评估价值,确定或者修订价值;或者通常通过详细、仔细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对象的意义、价值或者状态。评价的核心是观点和态度,而观点和态度的核心则来自于单个主体的自我价值系统,而单个主体的价值系统有其独特的个体性,而价值本身的含义却又与其他单个主体的价值系统具有兼容性和差异性,所以评价理论从功能语言学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来探讨不同个体间如何通过话语来协商调节主体间关系。评价从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研究中而来,那么人际就成了回答我们上述问题的根本所在。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会在人的心理上形成某种距离感,属于社会学范畴。但论证到此,我们依然不能回答评价的本质是什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和认识过程,而一切理论的存在都是为了能够很好的研究一种现象进而了解其本质,以达到化繁为简,从最深处理解其何以存在,以何种形式存在的目的。目前在评价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大多仍停留在评价的表面,而未达其里。如前所述,评价是主体行为,是为了协商主体间关系的,便具有了评价的主体间性的关系,而主体间性是构建语篇的核心范畴。主体间性是当代哲学的核心概念,所以本文试图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出发来对评价的本质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哲学经历了由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过程。古代哲学是本体论哲学,属于前主体性哲学。近代哲学是认识论哲学,建立于主体——客体二分基础之上,属于主体性哲学。主体性哲学是近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主体性哲学的历史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不能解决人的生存本质问题。主体性哲学将人的生存活动界定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和构造,导致唯我论和人类中心主义。第二、作为主体性哲学的认识论哲学,局限于认识论,仅仅关注主客体关系,忽视本体论,忽视存在的更本质方面——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人们在现代条件下扬弃了主体性哲学而建立了主体间性哲学。现代哲学是主体间性哲学,存在被认为是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个体性主体变为交互主体。主体间性哲学因时代需要而产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具有哲学本体论和方法论的意义。主体间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质,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础上主体征服、构造客体,而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的交互活动。主体间性还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间的共在关系。主体间性是评价当中的核心,通过对于现存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探讨,来讨论评价当中的主体间性的显现及其本质。评价理论的本质要通过主体间性的本质来表达,主体间性的本质就不能越过主体的本质研究来表达,所以本文将试图通过引进心理学,哲学,一些关于主体性本质的概念来探讨主体间性存在的本质。亦即主体性本质如何决定了主体间性的本质,而主体间性的本质又将通过对于评价理论的诸系统的一般讨论来发掘,以达到对于评价理论的本质问题的初步探讨,同时又希冀将主体间性这一作为哲学重要概念的支撑来对评价理论做一个从哲学角度出发的概括。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以“V穿”格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阐述本文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及拟采用的理论、方法、语料等。第二
<正>这些年,中国电影成为了资本热捧的风口。导演为了实现梦想,卖房拍片的现象已经不多见了。但也有例外。笔者今天要说的导演张景,就是卖掉了北漂20年才攒下的房子,拍了一部
【正】 耸立在福建泉州市开元寺东西广场的镇国塔、仁寿塔,俗称东塔两塔。它们巍峨壮观,现为泉州古城的象征。
隋文帝杨坚在首都大兴城建造舍利塔,他要求绘制统一图样,同时在全国80个州开工建塔。舍利塔共分三次建造,计113座。时至今日,没有一座塔保存下来。据分析,这些塔全部是木塔。
本文通过大规模汉语普通话儿童语言习得调查,对在许多语言早期儿童语言习得中观察到的“被动句”习得延迟做了研究,认为这种延迟现象在汉语普通话儿童语言习得中也同样存在,
总结G公司成功的经验模式,为我国电声行业企业或其他企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提供借鉴.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形补结构“A点儿”与动词V的组配情况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与进一步完善对不定量词“点儿”的研究、深化对状语和补语的认识都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
歧义问题历来是语言学家们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歧义问题已经成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瓶颈之一。学界对“V+你的+N”句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过探讨,对其歧义
言据性是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以及可靠性的说明。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语言机制,不仅关系到讲话者所提供的信息来源于何方,是否直接,是否可靠,而且还涉及到讲话者在话语活动中对
“NP(受事)+V起来+AP”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常见的句式,在句法、语义上都有一些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全面系统地对该句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本文在前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