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联交易一直是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它的公允性、有效性以及与企业的价值相关性逐渐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
关联交易就其本身性质而言是中性的,是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活动。它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般有两个研究角度: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随着“琼民源”等一系列造假案件的曝光,人们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公允性产生越来越大的质疑。目前许多研究也较多的从机会主义观出发,来分析关联交易的非公允性,指出非公允性关联交易是控股股东用以进行盈余操纵和掏空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试图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来分析关联交易,指出它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3年的数据分析,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市场化程度,主要研究了关联交易中比较重要的购销和资金借贷等四种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市场化程度影响了企业关联交易行为: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地区,购销关联交易越少,反之越多;金融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地区,关联方资金借贷行为越少,反之越多。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关联交易是企业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一种选择,企业关联交易行为的多少是对外部环境的适当反映。外部市场越发达越完善,本地区的关联交易就会相对较少。
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关联交易越多的地区,盈余管理水平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还进一步检验了盈余管理水平和市场化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并不显著。市场化指数低的地区,虽然关联交易增多,但是盈余管理水平并没有同时增加。从而更好的支持了本文的观点,不发达地区的企业选择更多的关联交易不是为了盈余管理的需要,而是考虑到外部交易成本较高,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风险较低的关联交易。
因此,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的交易行为存在一定的影响,当外部市场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需求时,企业会更多的选择有效的关联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