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互融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住区和城市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着各异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在找寻安全、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并建立住区与城市水乳交融的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当今普遍封闭的住区出现的种种问题,从住区规划的层面来探讨住区与城市互相融和的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城郊区的大、中型住区。住区与城市应该如同细胞与肌体的关系,住区在满足城市中的居住要求的同时,充当着构成城市结构单位的作用。健康的住区发展保证了城市的发展动力,而城市与住区的良好关系又提供给住区充足的活力。相反,破败颓废的住区成为城市肌体中的一个“毒瘤”,与城市隔绝的住区阻隔了城市交通和复合式功能的正常发展,也使住区自身的机能发生“萎缩”。文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与城市互融住区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则引入建筑场的理论,进行与城市互融住区规划设计的基础研究。建筑场的直接体验者——人在日常生活中便穿梭于不同的建筑场中,我们无法人为割裂住区与城市的建筑场域的交融而使城市丧失原本应有的活力,而引入城市活力的住区也不会让我们忘记自己是组成城市的一部分而非简单的居住者。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从充满人性关怀的视角,无论从交通,或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环境空间方面都找到了住区与城市的契合点。由此,住区的场域和城市的场域得以沟通,有了交流,所以整体的城市空间也因此充满了活力。住区内适宜的空间组织会对城市的建设有所促进并与城市的发展相吻合,进而在规模上的选择也会与城市空间有机地融和起来。在当前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提出与城市互融住区及其空间组织方式,是为了使住区更好地顺应城市的发展,同时又能使住区内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保证,而寻找到安全、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之间的契合点,也为城市创造更加丰富的生活空间。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笔者实践项目的图纸,下篇为实践项目的论文部分。   绿色建筑,是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调整发展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与提倡实施的工程之一,随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小城镇的发展对城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小城镇具有双向性,既是上一级城市经济辐射与扩散的载体,又是农村经济的聚集中
大型铁路客站站区是城市中复合发展的重要区域。站区内城市建设具有开发强度大、建设密度高、功能混合度强等特征,道路交通具有车流量大、路网密度高、接驳方式多等特征。为了
现代主义建筑以侵略性的姿态席卷了全球,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正在逐渐变得模糊。   随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崛起,地域性建筑特色成为人们对世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要求的反应
对健康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永恒目标,现代社会人们关注的健康已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更是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度假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健康身心的追求。20 世
本文系统梳理了呼捷玛斯(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1920-1930十年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教学实践内容,着重研究了呼捷玛斯在构成与造型教学训练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再现了其
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在丰富地域风貌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来都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遗憾的是,对城
论文以基于行为主体的大学校园空间组织及场所营造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方大学校园场所发展的回顾及大量校园案例的解读,强调了其与大学校园主体的行为及交通组织的重要性。深
当前,随着城乡统筹建设的开展,场镇的外部空间环境建设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场镇街道作为承载居民生活、工作等各种日常活动的场镇重要公共空间,极大影响着场镇人居环境的
本文引入建筑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通过对三个新型铁路客站站内公共设施的调查与评价,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旅客评价结果的设计反馈机制,为新型铁路客站的公共设施设计提供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