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网:作为媒介的中国高铁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三十年来来,中国见证了基础设施的大幅度发展。作为从国外引进的新技术,高铁从无到有的出现在中国大地,迅速的实现了从零的突破,并成为世界上运行里程最长的国家。这张越织越密的铁路网不仅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一种,将全国各地连接在一起,打破地理空间的阻隔。同时,也打破了信息壁垒,起到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作用。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高铁作为人类腿脚的延伸,实际上也起到信息传播的作用。  因而,本文试图从媒介观的角度,探寻作为媒介的高铁是如何进行传播的?并且传播了什么?具体研究将从高铁作为实体媒介和符号媒介两个角度展开。  横向上,高铁在建构实体空间的同时,作为实体传播的媒介,连接人与城市;同时,在抽象空间作为象征性意义的媒介,形成意义,起到传播的作用。纵向上,本文通过对建高铁、坐高铁、推高铁三个维度的剖析,探究高铁的建设者、使用者、推广者,通过高铁的生产和建构、使用和消费、推广和输出的过程,如何改变了人与城、人与人、城与城的关系,并在实体空间、交往空间、意义空间建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对高铁何以能够成为媒介进行阐释。交通运输是人腿脚的延伸,以道路为代表的交通系统,在建构实体空间的同时,也起到文化传播和建构意义的作用。而高铁作为道路交通中的一部分,充当着实体的媒介和象征性意义的媒介的双重身份。  第二章以“建高铁”为主体,旨在说明高铁如何重塑城市空间。以合肥为例做本土化研究。探究这样一个典型的中部内陆的城市,在实体空间中,是如何因为成为高铁站点的设立而改变并被纳入到长三角副城市中心,实现本市的发展。同时,高铁通过空间的扩张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高铁本身成为经济资源的象征性符号。  第三章以“坐高铁”为主体,旨在阐释高铁的乘坐者在坐高铁的行为中如何凝聚起家国情怀的。以春运为例,说明铁路与乡土中国中对落叶归根的“家”密不可分的关系。高铁在实体空间打破了传统城市的边界,拉近了家的距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  第四章以“推高铁”为主体,旨在阐释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铁是如何被建构和推出的,推出的高铁如何在实体空间传输技术和建设的同时,在意义空间实现国家形象的隐喻,彰显国家实力和大国形象。同时,通过线上讨论交流,分析乘坐高铁这样的体验如何实现了民众对国家的社群想象,国家的政治概念在乘坐高铁的过程中转换为日常生活的场景,在有形的地域空间实现了无形的认同空间,实现了民族感的凝聚。  综上,本文得出的结论为:高铁站的建设在改变城市实体空间的同时,也作为传播的媒介,实现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传播模式,传递着城市信息。具体体现为建高铁通过城市的连接,带动城市节点之间的资源流动,高铁成为资本争夺的符号。高铁的乘坐则提供了人们交往平台,通过线下实体空间的乘坐、线上互联网空间的讨论,缩减了人际交往的地理和心理的距离,拓展了交往空间,实现了情感凝聚。在“推高铁”阶段,高铁被形塑为“中国名片”,并借助“一带一路”将建设的脚步从国内延伸至国际,在输出高铁技术、进行高铁建设的同时,形成对中国国家符号的隐喻,成为大国象征。
其他文献
期刊
作为内地最早具有讨论性质的电视谈话节目,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使内地的电视谈话节目进入到众口狂欢的多元话语时代。随后辩论类电视谈话节目在各大电视台逐步兴起,并呈现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11月24日,“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发布仪式在江苏盛泽举行,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经贸委主任韩庆华共同 On Nov
期刊
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极大地影响了信息的传播形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在所有微博产品中,最成功的无疑是来自美国的Twitter.从2006年Twitter运营开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