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庇护下的学者移民—小说《洛丽塔》中亨伯特的性格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kcyk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最为著名,最富有争议,最广为翻译的小说.读此书让读者重新经历了一种艺术表达之美.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骑墙的人物——亨伯特·亨伯特.他以作者的口吻自叙故事来赚取读者的同情.带着儿时与恋人安娜贝尔·李相爱受阻这份心理创伤,他来到了美国.在新的环境里,这位学者型的移居者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惑和顿挫.在新大陆多元的文化里,他如离水之鱼,痛苦的完成了自己的美国化.文化的冲突导致了他对尚未及笄的洛丽塔——他们美国"安娜贝尔·李"的摇摆态度.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狂恋揭示了一种精神与物质,梦想与现实之间脆弱的连接.从他们二者的关系可窥见这样一个基本的主题:美国的理想主义缥缈迷离的与现实脱了轨,飘忽不定的成了一片混浊.在如此情况下,亨伯特在与洛丽塔相处时矛盾的心理,以及他对奎尔蒂先敌后友的奇怪等同也就不难理解了.亨伯特式的审美宣言,即他的"宁芙神迷之喜"实际是一种美学与色情的杂交之物.虽然道德之盾偶然会触及他,但他对"宁芙神迷之喜"的狂恋最终让他失掉甚至毁掉了宁芙.在事后的忏悔中,这位文人移民者还对自己的诗性气质念念不忘,惋惜自己宁芙之喜的哀婉性质.实际上,正是他狂热的自我追求蒙蔽了他的同情之心.亨伯特是纳博科夫笔下十足的违叛者——他对洛丽塔的虐待违背了作者"艺术即美加同情"的美学主张.对纳博科夫而言,仁慈与善良乃为艺术的精髓.在纳博科夫所有的小说人物中,亨伯特是最具自我感知者,对自己多重不定的角色最能适度把握的一个.作者赋予了这个心理病态的自序者的内心一种艺术气质,来为自己对洛丽塔的卑劣行径做辩护.鉴于此,亨伯特从洛丽塔那里得来的喜悦之美受到极大的质疑.作为看客的时候,他把洛丽塔定格在他的视线里,不愿意在纳博科夫多重的审美层次里做出道德的选择.亨伯特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是个失败者.亨伯特式的审美违背了纳博科夫无需解释的艺术原则.他的异常行径原于他畸形的心灵——一颗西方混浊文化里的心灵.
其他文献
马丁·艾米斯是当代英国文坛举足轻重的小说家。同时马丁·艾米斯也是公认的语言天才和重要的后现代实验派作家。《伦敦场地》出版于1989年,被认为是马丁·艾米斯最强有力的小
话语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社会个体之间或社会团体之间的交际活动.它蕴涵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体现着使用者的意识形态.媒体话语具备话语的一般特征.该文侧重于媒体话语中的社
针对复杂顺序控制设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分析和功能模块分析相结合的顺序控制梯形图分析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将植物油经醇解、精馏制得油酸甲酯,然后加成、消除、水解制得9-炔十八酸粗品,最后重结晶得成品.成品熔点48℃,纯度可达98.5%以上.
外语教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与拉丁语的教学,当时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当欧洲新的民族语言形成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法翻译法经世界各地学者专家总结改进担当了这
新闻不仅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体.新闻翻译作为一个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必然会受到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统上从语言层面对翻译的研究,使译者难以对翻译过
该文是一项关于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方的调查研究.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任何语言教师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诸如选择和组织
《最蓝的眼睛》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这部创作于妇女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小说,使莫里森作为一个有才华的美国黑人女作家而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小
交通工程对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有着较高的合格率指标要求.结合交通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分析混凝土钢筋保护层施工工艺和合格率标准要求,总结提炼有效提高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