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以鲁中中郝峪村为个案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时代语境下,广大乡村地区正在发生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革,而产业类型的多样化,或者是主导产业的转型,是大部分村落社会中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其中,一些村落结合自身文化特色和资源本底,挖掘地方性“小传统”,进行“资源化”或“资本化”开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给村落带来新的生机。与之相应的是,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加入到乡村旅游开发的大军中来。绝大多乡村旅游从业者来自于当地村民,他们以自身的生活实践参与并见证着村落的蜕变过程。同时,乡村旅游也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和村落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以往的乡村社会研究的关注点往往在于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或民俗事象等,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日常生活实践主体的“民众”。同时,鲜有学者从日常生活视角来研究旅游业如何进入乡村社会、如何影响村民的行为方式,从而加深认识乡村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振兴乡村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有鉴于此,本文所要关注的是乡村社会中旅游从业者这一新兴群体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田野调查,获得大量村民的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全面考察旅游业这一新型劳作模式如何从根本上带动了村落日常生活的整体变革,以“通过民俗”的的方法来展现乡村“现代化”的变迁过程。中郝峪村地处鲁中地区大山深处,原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以林果种植为主,村民收入微薄,集体经济落后。自2003年来,中郝峪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家家户户发展乡村旅游,集体地实现向非农的转化,并开创了旅游脱贫致富的“郝峪模式”。中郝峪村也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农”村演变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旅”村。在中郝峪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旅游业,相同的劳作模式使得整个村落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生产生活节奏,大部分时间都围绕旅游业而忙碌不停。笔者以“感受生活的民俗学”和“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为引领,以中郝峪村为个案,运用日常生活理论,通过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深入解读旅游业与村民的日常生活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乡村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共包括七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介绍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选题的缘由,梳理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指出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等。第一章是中郝峪村的概况介绍。主要从自然地理、地域文化、村落空间、村落历史等方面介绍中郝峪村所处的村落语境,勾勒出村落的整体风貌,为后来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条件。第二章梳理了中郝峪村旅游业的发展史。从历时性角度出发,以乡村五部曲的形式,结合个人叙事,回顾了中郝峪村旅游业历经萌芽、起步、探索、规范、升级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从昔日的穷山沟变成“金窝窝”。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也因为从事旅游业发生身份的转换,由传统“农民”变身为乡村旅游从业者。第三章从多个层面深描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首先,旅游业对村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造成了作为日常行动核心内容的劳作模式的转型,家家干起农家乐,人人入股成为股民。旅游业这一新型劳作模式的选择体现了村民对道义经济和生存稳定的追求。相同的劳作模式使得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感受和记忆,在此基础上形成共同意识和内聚力,增强了村落认同感。其次,劳作模式的转变迫使整体的日常生活方式随之转变,村民的衣食住行、礼俗生活等传统行为模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受到挤压,在空间上说,由于民居变民宿,村落变景区的开放性变化,村民的生产与生活空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原有家庭与村落自我的生活边界难以得到保持。再次,在日常交往方面,旅游业打破了传统的村落边界,使得村落与更大范围的宏观社会体系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原有的血缘、地缘关系逐步淡化和消解,形成了基于旅游业的业缘关系和主客之间的新型游缘关系。一些村民还与村落中的“外来常住者”之间交往频繁,建立起融洽的邻里关系。最后,在日常观念方面,在保留着传统乡土观念与热情好客本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商品经济和服务意识。可以看出,村民的日常生活价值具有多元并存的特点:既有传统乡土特点,又有现代文明特性。第四章重点关注旅游业对乡村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大娘”为代表的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撑起每个家庭的“半边天”;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干旅游,“不离土不离乡”,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村民的生活节奏受旅游淡旺季影响较大;村落福利越来越好,吃上了免费的“大锅饭”;乡村自治水平提高,作为乡村“小宪法”的《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第五章从精英治理的角度论述旅游精英在村落生活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村民是中郝峪村旅游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区参与的主体。同时,应看到中郝峪村的旅游发展离不开村集体的主导和乡村精英的带动。以村委书记赵东强为代表的政治精英和以旅游公司总经理赵胜建为代表的经济精英共同构成旅游精英群体格局,在中郝峪村的村落建设和日常生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在书写民俗志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日常生活实践,可以看出以旅游业为代表的新型劳作模式是村落日常生活变革的重要力量,旅游业对于推动村庄的转型再造、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发现乡村社会变迁的两条基线,一条是乡村社会结构中稳态要素的不断延伸,另一条是乡村社会结构的不断“重建”和创新。
其他文献
层状结构的沉积岩和变质岩是地表最为常见的岩土材料。层状岩体赋存层理等结构面具有明显的横观各向同性,其力学特性不仅和完整基质本身相关,同时与岩体中的层理等结构面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密切相关,由此引起其复杂的变形甚至诱发断裂破坏问题。例如,层状岩石的断裂破坏对采矿工程、石油核废料存储、边坡防护及地下工程等岩土工程建设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因此成为岩土工程常见难点和研究热点问题而备受业界专家学者所关注。而在实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桑蚕丝中提取的蚕丝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医疗美容、光电传感、柔性可穿戴等高科技领域,从传统的纺织材料进化为多功能材料,以全新的方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构密不可分,对蚕丝蛋白组成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制备出高性能的蚕丝蛋白材料,拓宽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了深入了解蚕丝蛋白结构组装生长过程,掌握其从微观分子到体相材料之间的生长机制,本文首先通过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实时
学位
空气环境质量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聚集,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空气污染在北京日益凸显,是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城市绿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部分致敏性植物使城市居民发生过敏反应,影响人体健康。为探究北京市主要空气污染物与花粉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利用北京市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四个野外监测平台6种主要空气污染物(PM2.5、O
学位
新建京张铁路八达岭长城站是国内首座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地下高铁车站,车站洞室众多,结构断面和结构形式复杂,车站洞室同时包含相邻和上下交叉两种隧道近接方式。由于采用钻爆法开挖,爆破施工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邻近洞室产生有害的爆破振动效应。然而,由于爆破本身的瞬时性和复杂性,加之爆破地震波介质的多变性,使得爆破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随机性较大,因此,深入研究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及振动响应特性尤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是原发于肺、气管及支气管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肺癌是新发病例及癌症死因第一位。其中,约75%-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尽管历史上肺癌的预后较差,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通常具有更好的预后,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早期肺癌检出率大幅度提高。但有一部分患者因合并有心血管等基础疾病,不能进行手术或拒绝手术,无法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尽
学位
巷道/隧道的开挖卸荷效应,直接关系到围岩稳定、支护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随着岩土工程不断深入发展,岩体所处环境更为复杂,巷道/隧道的稳定与支护问题越来越困难,面临的挑战和危险不断加大。深部复杂环境的岩石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洞口附近的岩体经常发生卸荷和蠕变,导致大变形和岩爆等灾害,造成施工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工程事故。因此,必须对巷道/隧道开挖卸荷条件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强度特征、应力分布特征
学位
快速断电安全技术,是指当矿井低压供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者漏电故障时,能快速切断电源或阻止能量向故障点馈送,以防止电火花或电弧外露而引燃、引爆瓦斯、煤尘,从而达到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全方位”防火、防爆的一种安全技术及其设备。快速断电安全技术包括快速短路保护技术、快速漏电保护技术和快速断电开关技术。为了达到“全方位”防火、防爆目的,快速断电安全技术要求对短路故障和漏电故障的精准识别时间须小于2ms,
学位
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面临的威胁,需要寻找新的疾病治疗方法。治疗性多肽由于副作用小、可选择性多等优点,逐渐成为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基于生物序列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是该领域研究和预测多肽序列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很多研究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提出了多肽预测模型。为了快速精准地预测治疗性多肽,本文从特征提取、分类算法、预测模型建立和数据集角度出发,利用机器学习研究治疗性多肽的预测方法。为解决不同特征空间产生
学位
波阻抗是材料的固有属性,反映了介质阻止波穿过的能力,是表征介质动力学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同时,波阻抗作为岩石岩性及细观结构等的整体表征参数,能在一定程度区分和反映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研究波阻抗对岩石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对破岩和防护等工程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数字图像相关(DIC)以及声波测试等试验技术,采用理论分析结合实验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冲击荷载下波阻抗
学位
连续实施切顶留巷是实现采区无煤柱开采、抢救宝贵煤炭资源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在分析山西省店坪煤矿工程地质特征及采区开采基本条件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室内力学实验及矿压监测等多种手段,对连续切顶留巷开采技术体系及工艺设计、连续切顶留巷开采围岩及覆岩运动特征、采场顶板断裂演化规律及应力分布特征及店坪矿连续切顶留巷全过程矿压显现规律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首先确定了店坪煤矿中厚煤层坚硬顶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