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深层结构分析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h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校园对于大学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前瞻性、整合性、永续性的大学校园,才能在本质上真正协助与提升教学与研究的服务水平,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的价值,好的大学校园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中国大陆的大学有一些是老校要进行改造,有一些是因应教育科研的需求要新建校园,这些新建的校园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校园规模大,二是设计到建成的周期短,如何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校园的经验,找到一套科学的评估分析方法,确定建成的校园是符合校园文化并且具有顺应未来内外部变化的能力,是需要深入探讨的。   本研究最终日的就是希望建立一套“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的分析方法与原则”,这套方法必须是整体性的,各个大学经由这套分析方法可以衍生一部校园的总体指导方针。本论文引入了Bill Hiller的空间句法构成分析技术,首先以大学校园的“线形空间”为单位,进行了静态空间单元与动态动线构形图分析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主要论点:“大学校园的深层结构”,并且寻求对大学校园空间结构有决定性影响的结构基因以及隐含的秩序,展开了主要的两大项分析内容:   1、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的型态特征与行为学意义。   2、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的量化表达与行为学意义。   最终进行了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的综合案例研究及个案分析,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以下分为“型态特征”与“量化特征”两大部分作研究成果说明。型态特征的结论:(1)主要核心区与主要轴线构成校园全区的空间骨架;(2)空间骨架与表层形式不同;(3)主要轴线是各区的整合度线性核心;(4)空间深层结构有一定的的演进规律。   大学校园深层结构的量化特征:(1)大学校园的空间规模比城市小很多,校园内部的地区便捷性不明显;(2)“围墙”与“网格类型”直接影响到大学校园空间的开放性与自明性,无围墙、正交网格的大学校园开放性最高,自明性也最高。  
其他文献
空间与政治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联系,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中村违法建设现象正好为考察这种内在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同时,对城中村违法建设问题的研究对于统
随着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自发建造现象。这些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经过专业设计、由普通民众出于本能而自行建造的物体,构成了城市面貌中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如今,在建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土地资源越发紧张。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交通需求量日益加剧,但我国的实际状况是特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的交通堵塞严重。我国由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同时遵循国家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导致大多传统工业产业转型或倒闭,因此在改革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遗留的工业建筑
祭祀活动起源于上古时代却流传至今,寺庙作为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亦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直至新中国成立再到当今,寺庙数量骤减,这不仅跟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使用行为是一种普遍现象。论文对现有公共空间私有化使用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分类总结从观察上海市区各类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入手,对公共空间私有化使用
一直以来气候和技术是影响建筑形态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要素。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面积快速增加,与此同时建筑能耗与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创造舒
历史地段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进程的承载要素,集物质性、精神性于一体,具有历史连续性和艺术文化氛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居民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它进行保护开发不仅是对其自
Passini(1984)将广义的“寻路”过程分为空间认知建立、决策制定及决策执行三阶段。其中空间认知这一环节为其他两个过程提供前提(Tawfiq M.Abu-Ghazzeh,1996),且“方向感”在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致使城市空间形态剧烈演变并对居民的城市意象产生巨大影响。   文章分析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的形态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意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