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掺杂石墨烯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hym82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一种新兴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等优异性能而备受关注。非金属元素掺杂与修饰可以进一步提高石墨烯的性能,所得材料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催化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这也使得掺杂和修饰石墨烯的合成及应用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出了一系列非金属元素掺杂与修饰的石墨烯,并将其作为环己烷氧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酯交换反应和光解水制氢的催化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氨气气氛下热处理氧化石墨烯制备了氮掺杂的石墨烯。AFM、TEM、XRD、元素分析、FT-IR和XPS等手段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组成和结构。氮含量随处理温度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为10.1%(原子比)。高温处理处理时,石墨烯结构被破坏。氮主要以吡啶氮、胺和石墨氮三种形式存在,升高温度胺分解、部分吡啶氮转化为石墨氮。2.以氮掺杂的石墨烯作为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催化剂,考察了样品的处理温度和反应所用溶剂对催化活性的影响。700℃处理的样品活性最高,环己烷转化率可达9.6%。溶剂对反应具有不忽视的影响,这可能与溶剂分子的极性、与环己烷形成氢键的强弱、自由基清除能力、α-H活性有关。氮掺杂石墨烯的大共轭体系和石墨烯缺陷易不利于自由基反应的进行。3.采用低温水热处理小分子胺和氧化石墨烯,首次一步合成了一系列氮掺杂且胺修饰的石墨烯固体超强碱。采用AFM、TEM、XRD、拉曼光谱、元素分析、FT-IR和XPS等手段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组成和结构。氮含量由小分子胺的种类决定,甲胺修饰的石墨烯的氮含量可达18%。氮元素主要以吡啶氮、胺和铵盐的形式存在。采用热重差热分析和无机质谱分析了所得材料的热稳定性。4.为了研究胺与氧化石墨的反应机理,苯甲酸、环氧环己烷、苯酚被用作为模型化分子与丙胺进行反应。结合胺修饰石墨烯的无机质谱和XPS谱图,提出了胺与氧化石墨烯反应机理。5.使用哈密特制试剂测定了胺修饰石墨烯的碱强度,并研究了这一系列催化剂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迈克尔加成反应和酯交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有机胺修饰的石墨烯均为固体超强碱。胺修饰石墨烯的碱性可以通过改变胺的种类进行调节。在Knoevenagel缩合反应和酯交换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毗啶氮为迈克尔加成反应的活性位点,而胺则是酯交换反应的活性位点。产物GC-MS结果和循环实验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很高的稳定性。6.采用水热处理氧化石墨烯、白磷和氢氧化钾的水溶液制备了磷掺杂的石墨烯,磷含量可达4.6%。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光解水制氢中的活性与P25的差不多,远高于石墨烯的和氮掺杂石墨烯的。
其他文献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lymphocytes,Treg)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可通过多种方式抑制肿瘤免疫,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
目的分析2006-2010年江油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江油市本地梅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
<正>转轴塑造笔记本美感水立方的美感折线折线,是最原始的建筑线条,同时,也是最经典、最简洁的线条,从中国传统的古建筑、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到奥运会的水立方场馆,这些美轮美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任务。生态文明的许多内涵及其思想原则,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作过论述。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生态文明"这一
在司法实践中,因果关系是办案人员需要经常探讨的重要命题。在单一的因果链中,危害行为导致危害结果,两者之间的关系简单明了,通常无需过多讨论。然而在办案实践中,相对于一
硫酸多糖是一类糖羟基上带有硫酸根的多糖,包括从植物中提取的各种硫酸多糖、肝素、天然多糖的硫酸衍生物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硫酸多糖。硫酸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和
为了探讨合欢皮提取物体内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MTT法和Matrigel plug方法考察合欢皮提取物对人血管内皮细胞(HMEC)增殖和体内Matrigel胶小管形成的影响,运用Lewis
目的了解装修污染来源,预防控制装修污染,适时适地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控制。方法2005年对三门峡市灵宝41户居民家庭装修后的居室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调查。结果甲醛为装修居室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实施在慢性前列腺炎护理中对其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1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前苏联的战争文学对中国"十七年"间创作的抗战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十七年"间抗战文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关注战争中人的多角度成长,而这恰恰来源于前苏联战争文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