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性及培育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eDongNiMaB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提出了“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明确要求,再度凸显了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于立德树人的重要地位。大学生作为思政课的学习主体,其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关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新时期探讨培育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个人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性及培育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性的概念,阐明包括学习自主性、学习能动性及学习创造性在内的具体内涵。以大连理工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为研究工具,以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研究维度设计问卷并进行实证调研。结合数据调查,分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性发挥的总体现状,发现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积极一面,包括独立参与意识、学习热情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指出学生学习主体性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学习的自主自律意识不强、行动力弱化与学习动机功利性、安于现状且缺乏首创精神等。针对上述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得出学生自身认知偏差、意志品质薄弱、思政课教师发挥作用欠佳以及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是当前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性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综上存在问题及成因,本文从学生自身、教师教学、课程内容以及外在环境多角度提出培育对策。首先,从根源上调整认知,激发学生主体身份参与思政课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注重教育引导,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激励学习主体性的强大作用;再次,回归课程本身,强化内容供给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促进作用。最后,注重环境育人功效,大力营造社会、家庭、朋辈群体等多要素激发思政课学习主体性的良好氛围。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二十世纪末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与其相关的积极教育也逐渐发展。积极心理学以其自身开放性特征关注探索人的积极品质,这样一种积极的教育理念为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借鉴价值。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日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爱国主义教育是指引大学生更好
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组织时间最长、活动集中、内容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社会实践,也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大连地区高校的社会实践育人活动紧扣时代主题,围绕生态保护、扶贫攻坚、民族团结与校企交流融合等开展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
报纸
报纸
期刊
报纸
报纸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