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智能化设计与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科技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建筑设计从古代的“构木为巢”,到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多功能性的“亭堂楼阁”,直到近代的“摩天大楼”,乃至现代的“智能建筑”和“智能住宅”,每次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的结合,都会成为建筑史上的重大变革。信息化时代给住宅建筑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住宅建筑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再次完美结合,可以使居住条件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住宅智能化,是IT技术与住宅建筑的完美结合,是以住宅小区为背景环境,通过智能化手段创造居室内的空间、环境,居室内的智能化系统离不开与住宅小区的物业中心的联系,以及小区内各户之间的联系。由此,从智能住宅理论研究、智能住宅系统构成、智能住宅方案设计等方面对住宅智能化进行深入阐述: 第一部分,智能住宅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大量的资料,分析智能住宅产生的社会因素和技术背景,对智能住宅的功能和特性进行了剖析,阐述智能住宅的基本组成及相关技术体系,揭示IT技术在智能住宅的应用和对它发展的影响,并确定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智能化住宅及其系统的调研分析对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的调查,包括对住宅的智能化需求状况、智能住宅的使用情况等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比,得到有关智能住宅方案的优化选择。 第三部分,智能化住宅的设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研,总结分析智能化住宅的设计方法。以一普通住宅为例,做出智能化住宅全模型,此模型中拥有现阶段可应用的最先进的住宅智能化技术,基本实现完全的智能化住宅。依托此完全智能化模型,根据不同人群(其中以老年人住宅、SOHO住宅、独立住宅为例)智能化需求的分析,进而设计实现个性化智能住宅。 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智能住宅理论,指出我国住宅智能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先进智能化技术成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智能化住宅,具有较强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有限的城市区域需要容纳更多的功能,以满足居民的使用,城市用地被迫向外扩张。因此,城市的发展向着“高密度”的方向持续演进。随
近年来世界各地涌现出一股不规则形态建筑风潮,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数字技术时代的当下,不规则形态建筑更是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很强表现力的独立形体和空间语言,成为了建筑学
本文以深圳上步片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将其近三十年的发展和转型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发展初期、发展后期和发展成熟期;从深圳宏观背景、区位变迁、用地布局、功能置
北京西城区由于地理、历史的原因,现存大量的近现代名人故居。名人故居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当之无愧的是弥足珍贵的人文资源。其
江南,这个陆地面积不足四万平方公里的东南一隅,却孕育出了乌镇、西塘这些空间形态独具特色的水乡古镇,同时在中国城镇发展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环太湖区域河网密布
论文以个园、何园、网师园、沧浪亭为例,从“南北宗”理论的视角论述了江南私家园林也和诗歌文学、山水画一样存在着“南宗”和“北宗”两种风格倾向。从宏观上指出一种剖析园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更为严峻。建筑作为地球上人工化程度最高的构筑物,必须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负相当的责任。建筑表皮是实现建筑与环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建筑策划理论,即Architecture Programming。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筑策划理论在西方国家经过了产生期、起步期、工具大发展期
对于在大学校园中生活、成长多年的大学生来说,校园室外交往空间是其日常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他们成长中不能忘却的记忆。但是近些年来,受大学扩招和城市化影响,大学
本文首先对“地域特色”进行理论上的研究,从对“地域”、“地域特色”等名词的概念理解入手,明晰“地域特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等,并从广义建筑学的视野范围对“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