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的苏格兰哲学:从哈奇森到汉密尔顿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867200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兰启蒙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早期英格兰启蒙哲学和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启蒙哲学连成一个整体。1725年,弗兰西斯·哈奇森发表《关于我们的美和善观念的起源研究》一书,这一年后来通常被视为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开端,而1856年威廉·汉密尔顿的去世则标志着作为一个哲学运动的苏格兰启蒙哲学基本结束。
   作为苏格兰哲学的先驱者,哈奇森的主要影响在于他把“人性”确立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发展、完善了莎夫茨伯利的“道德感”理论,提出道德功利思想等。哈奇森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和托马斯·里德等哲学家。休谟是苏格兰启蒙哲学中的关键人物,他在知识论、伦理学、美学和宗教等领域提出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从而使苏格兰哲学达到了顶峰。斯密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是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伦理学思想)在苏格兰哲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托马斯·里德是苏格兰启蒙哲学中的另一位重要哲学家。他的贡献在于提出“常识原则”来反对休谟的怀疑主义。里德的“常识哲学”得到了许多苏格兰哲学家的响应,他们后来形成了所谓的“苏格兰常识学派”,继续对怀疑主义进行批判。常识哲学晚期逐渐丧失影响力。哲学的重心转移到德国,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苏格兰启蒙哲学形成了一些整体特征,例如哲学的心理学取向、伦理学取向、常识取向和重视语言分析等。哲学和心理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在苏格兰哲学中这种联系尤为显著。对心理学的重视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影响。苏格兰哲学中伦理学最为突出。哈奇森、休谟、斯密和里德等不仅重视伦理学,而且提出许多极具启发意义的伦理学思想。他们从人的感觉、情感出发,强调人的社会性的一面,这与启蒙运动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苏格兰哲学的另一个特征是重视“常识”。尊重“常识”是这一时期哲学家们的“共识”,体现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积极态度。最后,苏格兰哲学对语言的分析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休谟的经验主义意义理论是“反形而上学”的利器,而里德对语言结构的分析则已经带有现代哲学中语言分析的雏形。
   苏格兰启蒙哲学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其后欧美哲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哈奇森哲学对早期美国哲学以及德国哲学都有积极的影响。休谟的哲学则更是直接引发了康德哲学的“哥白尼革命”,从而影响了整个德国哲学的走向。另外,由于对于形而上学的“拒斥”,休谟还被视作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里德的常识哲学对早期美国哲学和19世纪法国哲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常识哲学对当代分析哲学中的日常语言学派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之,苏格兰哲学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是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斯沃茨的自然定律思想。在科学定律和自然定律两者间,斯沃茨关注的是自然定律问题。关于自然定律的性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规则论和必然论。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大都站在规则论的立场对自然定律给出各种阐释。斯沃茨基本沿袭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对自然定律同样持规则论观点。  斯沃茨坚持规则论立场,认为自然定律仅是正确的描述世界,世界是恰好如此,而不是必然如此。他探讨了构成自然定律的条件,包括(1)是
学位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吕氏春秋》由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撰而成。《吕氏春秋》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它吸收了诸子思想的精华,在先秦美学向汉代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站在“中和之美”的角度,试从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论述《吕氏春秋》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总体概述了“中和”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内涵。在远古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滋生了“中和之美”的朴素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儒
学位
本雅明的寓言理论可以说是他的思想核心,其寓言理论的内在精神真谛便是指向残败的、却看似华丽的社会景象和现代艺术现象。本雅明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从历史唯物辩证视阈批判当下的支离破碎、“废墟”式的历史现实及失去“光晕”、面临危机的现代艺术;再从犹太教弥赛亚神秘主义的救赎角度应对这些景象危机。他的寓言理论源自于对卡夫卡寓言式小说以及波德莱尔寓言式哲理的引用,对巴黎街头盛行的波西米亚文化的关注,联想
学位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蕴含着审美的精髓。虚静说经历了从哲学命题到美学命题的历史发展,在哲学层面,虚静和作为万物之本的“道”密切相关,也是庄子所强调体认“道”的方法和途径;在审美领域,虚静对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有着重要的作用,虚静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不仅贯穿于审美鉴赏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贯穿于审美创造的整个过程,它指向的是审美主体摈弃杂念和外在
学位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不仅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神话,而且还以德为本,乐善好施,享有“儒商”之盛名。本文旨在以徽商为中心,以徽州楹联为研究对象,对徽商的社会责任观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徽商可视为以家族、社会、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群体。他们不仅有着自觉的道德追求,还有着济世救民的仁民情怀,体现在徽商的社会责任观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仁由己”的道德追求,互济互助的“齐家观”、“以
学位
在《黄帝内经》之“气”学中,“气”是一个关键的概念或者范畴,它在《黄帝内经》文本里近乎篇篇出现。弄清它的涵义,有益于中医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学术建设。在当代中国的学术界,把《黄帝内经》之“气”视作物质是主流观点,不少学者将之与《管子》四篇之“精气”联系起来。本文立足于文本,发现先哲对“气”的使用不是杂乱混淆的,而是有清楚明晰的层次结构,它也不同于稷下黄老学派的“精气”。此气范畴反映了先哲对生命的理
学位
19世纪20-30年代国学教育运动蓬勃兴起,唐文治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身其中,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在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国学教育思想。这一国学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唐文治家学教育和师友的影响有关,更与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也指导着唐文治一生的教育实践。  唐文治国学教育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宗旨,通过“正人心”以达到“救民命”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尊孔读经、重文修道、君子之教、
学位
论文包括三个主体章节。  第一章是对于“表象”概念本身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是力求对法语représenter的汉语翻译做出一定的澄清,确定了其“表象”的汉语翻译;其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法语、德语和英语的与“表象”相近概念进行讨论:进而,以《逻辑研究》为基础展开相关语境框架,试图将汉语语境内的这一概念和哲学意义框定。力图使得“表象考古学”的地基和意义得以勘定。  第二章,依据福柯的《
学位
在传统论述模式之中,我们所践行的男/女性别差异,其实是建立在同一性主体(男性)之上的。女人成为男人的复制品,在此之下的异性恋文化,实际上也是源出自身,而又回指自身的男性同性恋文化。女人要实现作为性别存在的女人,即“阴性女性”(feminine feminine),就必须摆脱这种被复制的命运。露西·伊莉格瑞(Luce Irigaray以下简称伊氏)认为不存在性别独立意义上的女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
学位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1926—1984),法国后现代思潮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兰西新尼采哲学的旗手,福柯以自身的销魂实验和哲学探索沿着尼采的道路,对于自身关怀并关注的主体与权力进行了批判式的解构,他绝非纯哲学式的探索涉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并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传统的权力理论观局限于国家政治领域,并长期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福柯的微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