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世纪20-30年代国学教育运动蓬勃兴起,唐文治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身其中,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在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国学教育思想。这一国学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唐文治家学教育和师友的影响有关,更与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也指导着唐文治一生的教育实践。 唐文治国学教育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宗旨,通过“正人心”以达到“救民命”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尊孔读经、重文修道、君子之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20-30年代国学教育运动蓬勃兴起,唐文治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投身其中,创办无锡国学专修馆,在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国学教育思想。这一国学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唐文治家学教育和师友的影响有关,更与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和独特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也指导着唐文治一生的教育实践。
唐文治国学教育思想以“正人心、救民命”为宗旨,通过“正人心”以达到“救民命”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尊孔读经、重文修道、君子之教、崇礼节行、知行一致倡实学等,深入发掘唐文治的国学教育思想,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以及如何培养国学人才等有着深刻的意义。
其他文献
梅洛-庞蒂于1951年在布鲁塞尔现象学国际讨论会上作了题为《论语言现象学》的学术报告,按照他特意提出语言现象学的时机来看,《论语言现象学》一文在其整个思想生涯中无疑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极具标志性。本文以该学术报告为主要文献,通过解读该学术报告及相关文献,尝试解决梅洛-庞蒂为什么要在传统现象学之外强调提出语言现象学等问题,并以此为线索全面系统地阐述梅洛-庞蒂语言现象学的发生、发展、功能和意义。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整体利益结构的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利益主体对自我利益的强烈关注以及整个社会对利益主体权利义务的理性认识提升了各利益群体对决策介入的迫切需要。而传统的“权力视角”下的公共决策导致决策主体的单一化,利益主体之间权利不均衡以及决策过程中“效率”与“公正”的分离、“自由”与“秩序”的割裂,最终使得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都偏离正义性价值。在公共决策正
环境危机的现状已经为大多数公众所瞩目,保护环境、维护地球和谐成为了众多绿色主义者的共识。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自提出就受到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的重视。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了各国政府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从伦理学视域研究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从根本上寻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和伦理学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理论保障;为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与地球和谐有序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
奥斯汀(J.L.Austin,1911—1960)是二战后英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是牛津学派普通语言哲学的领袖人物,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奥斯汀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言有所为”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永久性的贡献。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J.R.Searle1930-)是美国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当今日常语言哲学乃至整个语言哲学最为活跃,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在奥斯汀
本文主要讨论斯沃茨的自然定律思想。在科学定律和自然定律两者间,斯沃茨关注的是自然定律问题。关于自然定律的性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规则论和必然论。逻辑经验主义哲学家大都站在规则论的立场对自然定律给出各种阐释。斯沃茨基本沿袭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对自然定律同样持规则论观点。 斯沃茨坚持规则论立场,认为自然定律仅是正确的描述世界,世界是恰好如此,而不是必然如此。他探讨了构成自然定律的条件,包括(1)是
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吕氏春秋》由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集体编撰而成。《吕氏春秋》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它吸收了诸子思想的精华,在先秦美学向汉代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站在“中和之美”的角度,试从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论述《吕氏春秋》中的美学思想: 第一章总体概述了“中和”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思想内涵。在远古农耕文化的土壤中,滋生了“中和之美”的朴素观念,春秋战国时期的儒
本雅明的寓言理论可以说是他的思想核心,其寓言理论的内在精神真谛便是指向残败的、却看似华丽的社会景象和现代艺术现象。本雅明先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心态从历史唯物辩证视阈批判当下的支离破碎、“废墟”式的历史现实及失去“光晕”、面临危机的现代艺术;再从犹太教弥赛亚神秘主义的救赎角度应对这些景象危机。他的寓言理论源自于对卡夫卡寓言式小说以及波德莱尔寓言式哲理的引用,对巴黎街头盛行的波西米亚文化的关注,联想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蕴含着审美的精髓。虚静说经历了从哲学命题到美学命题的历史发展,在哲学层面,虚静和作为万物之本的“道”密切相关,也是庄子所强调体认“道”的方法和途径;在审美领域,虚静对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有着重要的作用,虚静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不仅贯穿于审美鉴赏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贯穿于审美创造的整个过程,它指向的是审美主体摈弃杂念和外在
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不仅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神话,而且还以德为本,乐善好施,享有“儒商”之盛名。本文旨在以徽商为中心,以徽州楹联为研究对象,对徽商的社会责任观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徽商可视为以家族、社会、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群体。他们不仅有着自觉的道德追求,还有着济世救民的仁民情怀,体现在徽商的社会责任观上,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仁由己”的道德追求,互济互助的“齐家观”、“以
在《黄帝内经》之“气”学中,“气”是一个关键的概念或者范畴,它在《黄帝内经》文本里近乎篇篇出现。弄清它的涵义,有益于中医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的学术建设。在当代中国的学术界,把《黄帝内经》之“气”视作物质是主流观点,不少学者将之与《管子》四篇之“精气”联系起来。本文立足于文本,发现先哲对“气”的使用不是杂乱混淆的,而是有清楚明晰的层次结构,它也不同于稷下黄老学派的“精气”。此气范畴反映了先哲对生命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