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康巴作家群”小说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巴作家群”小说,实属生活于康巴藏地的作家们对汉藏文化交叉与重叠地带的社会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神圣与世俗的多重视角呈现,是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的一股强劲洪流。因其与传统文化赓续扬弃的关系,不仅受到了域外观念和表现技巧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汉文学发展的直接影响,故有别于传统藏族文学,同时也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在不断借鉴、移植与挪用中,“康巴作家群”小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精神向度。“康巴作家群”小说创作暗合了藏族文学发展的现实境遇,其结果必然带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视角的拓展和研究方式的改变。但从其研究情形视之,存在着明显的缺位现象,即小说研究与评论未能跟进创作的迅猛之势。虽既有研究成果不乏令人叹之之作,但寥寥数篇难以涵盖庞大的作品集,加以评论者的模式化套用,导致了研究主体狭义化与碎片化。因此,在现有知识背景下,从伦理学、文化人类学、叙事学等视角,对“康巴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宏观深度描述,在当代语境及文学旨趣、整体创作特征、“当代性”追求与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策略。首先,本文认为“康巴作家群”由于受到了外来文化、时代环境和自身文学习性的影响,在追寻与皈依日益消散的族群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创作旨趣——即扎根传统的共性认识和面对现实的个性追求。其次,“康巴作家群”小说呈现的主要特征在于对藏族民间因素的充分绽放之余,实现小说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具体表现在:对传统文化景观的执着描写、对历史叙事和民间叙事的运用、对宗教与世俗关系的建构、对战争的书写及人性的关怀。再者,“康巴作家群”在追溯民族历史、书写民族记忆的过程中,确立了当下的民族立场和价值取向,注重对历史浮沉中个体命运的思考,具有“当代性”追求特征。这种“当代性”体现在对女性意识的彰显、对传统民族意识的整合与重塑以及对民族生存和“中心—边缘”的拷量。最后,由于“康巴作家群”小说创作受到了多重意识与文化的影响,故在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的接轨上显得生硬和唐突。同时,中长篇巨制,虽然使得作品可读性很强,但小说行文显得松散、拖沓;大量辞藻叠加使用、情节恣意书写的现象,使内容显得极为繁琐。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人口发展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趋势不断加强,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随生育率的不断降低,少子化问题凸显。家庭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家
阿来是嘉绒藏族人,他的家乡所在的嘉绒藏区位于四川和西藏的交界之处,属于藏族与汉、羌、回等民族的杂居过渡地带。藏族口头传唱的民间神话、传说等培养了阿来对文学最初的敏
回顾了太赫兹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总结了未来的几个重要方向,重点介绍几种关键的太赫兹技术,包括太赫兹源、太赫兹传输、太赫兹调制和太赫兹检测。简要介绍了当前太赫兹技术的
《日出》是曹禺话剧中的典型之作,在曹禺早期的话剧作品中,以女性悲剧形象为主要题材的话剧成为了曹禺早期作品中的重点内容。话剧《日出》是我国现代接触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
上海作家金宇澄积数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小说《繁花》,自2012年问世后,震撼文坛。他对大上海人情世态的从容还原, “曲处能直,密处能疏”;而“饭局”这一日常景观频频出现,对上
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战中肩负着“拔穷根”的任务。本文结合高校辅导员实际工作案例,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转变资助理念,创新资助形式,实
李佩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作为生于五十年代的“文学豫军”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作品描写的大多是他生活过的豫中平原,主要探讨了现代人面对的城市问题,生活气息浓
国内也有不少企业的生产作业需牵涉到紫外线,所以,对相关作业人员实施对应的职业健康监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以惠州某企业为例,对如何做好其紫外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教育是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重要媒介与手段,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五四”时期,教育以启蒙的姿态出现,教师在传道授业中以“立人”为目标;到了三十年代,教师在水深火热中探
<正>8月4日,随着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装机1 600万千瓦的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四川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白鹤滩水电站与乌东德、溪洛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