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001)表面上团簇Cu13和u116及沉积原子Cu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新型纳米电子器件、新型纳米催化剂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的实验技术、手段的采用,使得贵金属粒子在不同衬底上结构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但是,传统的实验方法很难直接观测到原子结构的变化。建立在经验或半经验原子势基础上的计算机模拟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这种原子尺度上结构变化的手段。   本文使用基于Johnson的Au-Cu二元体系嵌入原子势模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Cu(001)表面上具有完全二十面体结构Cu13团簇、面心立方结构Au116团簇和Cu沉积原子的结构变化,在对这些结构的原子密度分布、原子平均内能和结合能等进行分析后,结果表明:   Cu13团簇与Cu(001)表面作用后,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到吸附位吸附高度以及温度的共同影响。温度较低时,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吸附位吸附高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受吸附位吸附高度的影响较小。结合能与团簇吸附在衬底表面第一层的原子数量相关。   凹槽的存在和温度影响了异质Au团簇/Cu表面界面处的原子结构,处在团簇与衬底交界处的团簇原子受到凹槽的影响相对较大,较宽的凹槽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团簇原子与衬底原子间的位置交换。   在将具有不同入射能的Cu原子沉积到的具有不同深宽比凹槽形的Cu(001)表面过程中发现,在同一槽宽的情况下,沉积后的结构依赖于槽的深度和入射能。在一定入射能量范围内,提高入射能有利于得到能量较低的结构,并且使凹槽内存在的空隙区域变小;由于凹槽中存在沿着两个槽壁和槽底三个方向的竞争生长,使得凹槽内存在着一个局域原子排列不同于其周围原子排列的区域,这个区域的存在与初始衬底模型的选择和入射能量有关;沉积的过程中,溅射原子的产生与入射能的大小有关。
其他文献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形成的呈六角晶格排布的二维平面薄膜。特殊的结构使石墨烯在光、电、热、化学及机械性能等方面表现出极具吸引力的应用潜力,例如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透明导电薄膜等。目前,在金属催化基底上大面积、低成本合成高质量石墨烯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的不断改进,为石墨烯代替传统的透明导电薄膜氧化铟锡(ITO)的应用奠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是近几年新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热处理工艺。Q&P钢是经过Q&P工艺处理后得到的新型的拥有高强塑(韧)性的马氏体钢,其显微组织由马氏体和残余奥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规模的土地变成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被大面积沥青、水泥、地上地下建筑等不透水设施所覆盖,引发了城市内涝、热岛效应等诸多问题.应
为了掌握TiO2形貌对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活性影响,并进一步解决TiO2的光辐射响应区域窄及自身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的难题,以提高对被降解物的氧化还原效率和速率的目的开展了以下一系列试验。首先,通过原位生长法结合化学刻蚀原理制备出比表面积大的杯状形貌的TiO2,此外利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001)-TiO2和(100)-TiO2两种片状结构的颗粒。在此基础上,制备了xPt/TiO2复合材料(
参照CTFS技术规范对灵空山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的乔木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乔木树种的群落学特征。通过对乔木树种的
随着人们对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淀粉生产企业数量与日俱增,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淀粉废水也成为淀粉行业的一大难题。保守估计每生产1t淀粉
作为以电能为动力的汽车,电动汽车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方向.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增多,导致配网负荷曲线出现了峰峰叠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