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技术应用于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修复初探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是一种持久而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变的特性,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严重的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多环芳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热点,生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降解环境中有毒污染物的新兴绿色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生物修复技术以高效、经济、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生物降解效率不尽相同,同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通过诱变技术诱变筛选出高效的污染降解生物品种,是一个非常新颖研究方向。   本文初步研究将离子注入技术与多环芳烃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利用离子注入技术诱变多环芳烃修复生物的品种,找到一种提高其修复效率的方法。在离子注入真空效应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经过前处理的生物靶受到真空环境的影响不大,植物在真空环境处理12小时后的存活率为92.7%,微生物的存活率也在95%以上。在离子注入诱变多环芳烃降解植物--苜蓿实验中,发现离子注入对苜蓿萌发有较大的影响,在0到1×1016 ion·cm-2注入剂量范围内,苜蓿的萌发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大呈“鞍形”曲线的特征;以植物主根长度作为诱变后筛选条件,发现30KeV氮离子最佳注入诱变剂量为5×1015ion·cm-2该剂量下有最高的正向突变率,并从中筛选主根长度长于平均根长5cm以上的苜蓿单株。在毒理分析实验中,发现多环芳烃菲(Phe)对苜蓿的萌发及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苜蓿的萌发率会随环境中菲质量分数的提高而降低,同时主根平均长度也会变短,通过实验数据比对离子注入整体上强化了苜蓿在菲环境中的抗逆性。在诱变后的苜蓿降解性能测试实验中,发现30小时后长根组苜蓿和短根组苜蓿的菲去除率分别为77.94%和66.16%,筛选出长根组降解效率略优。在离子注入诱变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实验中,发现利用30KeV氮离子注入较合适的剂量范围在1×1013·3ion·cm-2到3×1014 ion·cm-2之间。诱变后筛选出菌株菲初始浓度为1000mg/L菲的最终去除率约为63.9%,同时实验还发现诱变还会造成降解菌形态上的变化,并认为可能是由于离子注入引起的变异表征。  
其他文献
该研究采用搅拌法制取了SiC颗粒增强铝硅合金复合材料;利用真空负压整形法和挤压法制备了氧化铝与碳短纤维混杂纤维预制件,并利用挤压铸造法在国内首次制作了该混杂纤维增强
棒束型通道结构广泛应用于热能工程、化学工程及核能工程等领域。受结构参数的影响,棒束通道内的流动阻力特性与常规通道存在较大差异。海洋条件下,受附加外力场的影响,流体的流
根据设计要求,三峡水电站引水压力钢管下平段,将取消伸缩节,改为焊接结构.因此,必须对引水压力钢管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焊接对引水压力钢管运行的影响
该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Al-5Ti-1B,Al-5Sr及自制Al-Ti-B-Sr中间合金对Al-7Si-0.3Mg系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l-5Ti-1B中间合金及Al-5Sr中间合金对Al-7Si-0.35Mg系合
学位
AP1000采用了双层安全壳的设计,内层为圆柱形的钢制容器,外层为混凝土屏蔽构筑物。依靠安全壳顶部水箱水自重下落及外侧空气自然循环对流换热,实现内侧安全壳的降温与压力控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SC)具有低成本、制作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然而,目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远远没有达到其理论效率。本论文主要从改进染料吸附工艺和在工作电极中引入尖劈光散射微结构两个角度改善电池的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提出了真空辅助的染料吸附新方法以提高染料吸附量。实验上
电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本文针对电网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对电网建设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电网工程安
非挥发性随机存储器(NVRAM)因具有外加电源消失后储存的信息并不消失的优点,近年有广泛的研究。NVRAM主要包括铁电存储器(ReRAM)、相变存储器(PRAM)、磁阻存储器(MRAM)和阻变
本文侧重点为4K电视技术的未来创新发展思路,电视节目在4K技术的支持下更加清晰,人们在观看电视时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希望本文能为4K电视技术相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