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MA/SAN共混物薄膜相分离、去润湿及其耦合行为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_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共混薄膜材料在许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其结构和性能与高分子薄膜体系的相行为及转变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只有清楚地理解这种相行为及转变行为,才可能实现对高分子共混薄膜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精确控制。高分子共混薄膜具有混合物和薄膜双重性质,其混合物性质必然涉及到相分离行为的研究,而薄膜性质必然涉及到其稳定性研究(即:润湿和去润湿行为),二者都是影响高分子共混薄膜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因素。此外,其双重性质必然涉及到去润湿和润湿与相分离的耦合行为。因此,深入理解高分子薄膜体系的相分离、去润湿及二者之间的耦合行为,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是相当必要和迫切的。   本论文主要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掠入射超小角X-光散射(GIUSAS)等实验手段,研究了PMMA/SAN共混薄膜体系表面相分离、去润湿以及相分离和去润湿之间的耦合行为。   1.共混薄膜表面相图的测定:以原位AFM方法在线观察PMMA/SAN共混薄膜(厚度为133,5nm,~14Rg)表面从相容到相分离的转变,获得了该体系原位薄膜表面相图;与离位本体方法得到的相图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出现的差别及其原因。此外,从AFM相位图中观察到了由于共混组成变化所引起的聚集结构的转变,即:当SAN含量大于60wt%时,PMMA富相形成岛状结构,当SAN含量小于30wt%时SAN富相形成岛状结构,含量位于30wt%和60wt%之间时得到双连续结构。   2.远离临界组成的表面相分离动力学:根据已获得的表面相图,研究了SAN含量70wt%远离临界组成的表面相分离动力学,发现其表面相分离的特征波矢与时间的标度关系q*(t)~fn表现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符合Cahn线性理论n=0的相分离早期阶段,然后是由于Brownian扩散所致的n=1/3,最后是由于流体动力学原因引起的,n=2/3。   3.表面组成和形貌的温度依赖性:利用温控AFM和温控XPS原位跟踪临界组成共混薄膜(厚度为133.5nm,~14Rg)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发现其表面结构和组成强烈依赖于温度。即:在相分离温度时(185℃),表面PMMA和SAN的含量相当且形成了各自的富集区;降温过程导致PMMA向表面迁移,达到室温时,整个表面几乎完全被PMMA富相覆盖。这一结果澄清了原位实验和离位实验关于表面组成和结构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即:原位实验发现表面存在两种不同富相,而离位结果认为表面完全是由PMMA覆盖。另外,原位XPS结果显示在相分离早期阶段,SAN向表面的迁移抑制了相分离行为,从而揭示了早期工作[Macromolcules2005,211]中发现的前期较慢表面相分离过程的成因。   4.共混相容薄膜的去润湿行为:利用GIUSAS和原位AFM研究手段,首次实验探讨了共混相容超薄膜体系的去润湿行为(厚度为8.9nm,~1Rg),发现共混组成强烈影响这一行为。建立了GIUSAS(获得倒易空间信息)和原位AFM(获得正空间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判别共混超薄膜体系是否发生相分离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确认PMMA/SAN超薄膜在145℃是相容的,进而探讨了该温度下的去润湿行为,发现随着共混组成的变化,去润湿过程经历从“双连续结构破裂”方式,过渡态到“孔洞扩张”方式的转变。这一结果非常类似于单一组分薄膜由于膜厚不同而得到的三种Spinodal Dewetting方式。此外,在浓度涨落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Uqo/E(分别表征初始表面涨落强度和薄膜原始厚度)参量,结果显示该参量能够成功判定薄膜体系的去润湿方式。   5.组成和温度对相分离和去润湿耦合行为的影响:探讨了温度对不同组成的高分子共混薄膜体系相分离和去润湿耦合行为的影响,发现其去润湿形貌仍然受Uqo/E的支配,而耦合行为表现较为复杂。在SAN含量50wt%和SAN含量70wt%的薄膜中,温度变化对相分离和去润湿相对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了不同耦合方式的出现,包括(相分离/润湿)—去润湿和去润湿—(相分离/润湿)机理。而SAN含量30wt%样品中PMMA的含量足够高,在向基底迁移的同时,有一部分PMMA向薄膜表面迁移,这种迁移扰乱了薄膜中的浓度梯度,减缓甚至抑制了浓度涨落方式的去润湿行为,导致(相分离/双层)—去润湿机理的出现。   6.膜厚对相分离和去润湿耦合行为的影响:研究了膜厚(lo)对临界组成体系的相分离和去润湿耦合行为的影响,发现膜厚强烈影响该体系的相行为。即:当lo>5Rg,只能观察到表面相分离;当5Rg>Io>3Rg,可以观察到相分离和去润湿耦合行为,出现(相分离/润湿)一去润湿机理;当lo<3Rg,上述耦合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出现了去润湿—(相分离/润湿)机理。膜厚导致的复杂相行为是由于膜厚的变化影响了相分离和去润湿相对速度所致。
其他文献
稀土有机配合物因镧系离子独特的电子结构而具有锐线发光、长的激发态寿命以及大的Stocks位移等优点,它们在激光、光致发光和荧光探针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2004年,本课题组报道
1.本文首先对共轭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甲壳型液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2.设计并通过Yamamoto缩聚以及ATRP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对苯(PPP)为主链、聚[二(4—甲
和共轭聚合物相比,单分散共轭齐聚物具有结构确定、易提纯等优点,不仅是建立共轭体系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最佳模型,而且是一类高纯度光电子材料,还是构造具有规整结构嵌段共聚物和超
活性氧物质(ROS)参与许多细胞代谢和信号传递过程,在疾病特别是致癌和衰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氧化氢(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ROS中最具代表性和最重要的两种
摘要:艺术教育是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培育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功能、美育和审美功能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作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价值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
本论文由两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系统地介绍了藏药德钦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章综述了C19-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藏药德钦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德钦乌头(A
苯并三氮唑作为优良的铜材缓蚀剂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低浓度使用以及在偏酸性水体系中使用时缓蚀效果不佳,并且其水溶性也不好,因此对苯并三氮唑进行改性的研
出口导向阶段的逐步完成是推出国际板的历史契机,而国际板的推出,也是解决我国经济转型中所遇困境的有效手段当前,关于在中国内地设立国际板市场的讨论日益激烈。设立国际板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与其光电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二氧化钛(TiO2)由于其性能稳定、价格便宜、无毒且拥有独一无二的物理化学特性
学位
十一国庆前夕,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关于丝路题材的两个影展在无锡和南京同时举行,一个是在冯其庸学术馆举办的《丝路精魂——丁和古代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纪实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