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路,安国之策。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更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形象和凝聚力。把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进行处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研究者及国家政策制定者普遍都认识到了“结构性失业”的现实存在,此外学者们还从高校教育制度、单位用人制度的弊端等制度环境方面指出了问题的所在,并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各种建议。就业难题使得人们对于教育体制和就业结构的思考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然而就业环境的改变并非朝夕之功,而一味等待制度环境的改善却什么也不做毕竟不现实,事实是众多的求职者们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也依然尽一切力量努力地为自己找寻着更好的生活空间,这样的“力量”包括自身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积累的社会资本。这两种资本储备的差异造成了求职者本身能力的差异,并导致求职者努力程度和效果的不同。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并最终导致结果的分野?而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将是呈现大学生求职本来面目,揭示出问题症结,并由此得出适用的确切对策的关键所在。本文之所以选取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正是基于运用该理论能够较为有效地达到上述目的。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回顾及本文的研究框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属于资本理论的两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分支,资本理论经历了物质资本、增值手段、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变迁,资本概念从实体性向非物质性转变,适用的范围从经济学跨越到社会学。两种资本与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传统之一,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与两种资本的文献也比较丰富,但都只偏向某一类资本,而涉及到两类资本机制的研究,要么偏重理论探索,要么因为对变量测量方法的不同而结果各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调查数据对两种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得到明确的结论。这既是对资本理论研究的丰富,也能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提供思路。根据三个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本文确定了研究假设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是研究方法及样本数据。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06年6月份完成的西北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对数据的分析分为描述性和解释性两大部分,采用的工具为SPSS13.0,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条件分析、因子分析和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本文详细列出了相关变量及测量方法,以便于对比和查证。第三部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首先利用频次分析及条件分析对西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剖析,包括未签约率、就业观念、就业渠道、个人投入和就业市场。分析发现西北地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者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上展开激烈的竞争。然后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将以上因素和两类资本共同放入就业结果的模型中,最终发现就业观念是影响工作落实的最关键因素,而两类资本也对就业结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接下来,将两类资本纳入就业过程中,即分别和就业观念、就业渠道进行因果分析,结果也证实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就业过程中的显著作用。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建议,也是全文的重点。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无论学历如何,其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都受到两类资本双重机制的显著影响。其中人力资本为主,社会资本为辅,随着就业压力的继续增加,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将大大增加。其次还发现,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积累越弱,寻求社会资本帮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人力资本是基石,光靠社会资本是不行的;社会资本是桥梁,光有人力资本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会处于劣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相互增长,相互扶助的关系。本文针对积累两类资本提出了对策和建议:重视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时个人是积累结果的最终体现;其次分别就毕业生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提出了七条要点。第五部分是结语。随着社会联系的更紧密以及网络的发达,资源交换和分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经常行为。不仅是在求职行动中,社会资本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进一步要求宏观社会资本的丰富和社会公平、机会均等。这符合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可以预计社会资本空间的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