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重庆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F和G基因变异分析(2009年-2011年)目的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重庆地区2009-2011年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住院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亚型流行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G基因的遗传变异度及F蛋白在276位点的基因突变特点。方法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每周一、三、五定期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深部吸取物标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鼻咽深部吸取物标本中的RSV G蛋白和F蛋白基因并直接测序。结果从2009年4月到2011年3月共检测921份标本,其中hRSV感染的阳性标本有210份(22.8%),A、B两亚型的阳性率分别为35.7%(75/210)和63.8%(134/210),A、B两亚型共同感染的阳性率为0.5%(1/210)。通过对25例hRSV感染的阳性标本G蛋白基因的进化树分析,发现9例A亚型阳性标本全部属于GA2,16例B亚型阳性标本分别属于GB2和BA株。与发达国家相比,本研究中hRSV感染在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和季节分布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50%的hRSV感染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下,24.3%的hRSV感染患儿年龄在6-12个月。在随机抽取的45份hRSV感染阳性标本中,30份为A亚型阳性标本,15份为B亚型阳性标本。通过RT-PCR的方法共检测到17份A亚型阳性标本在F基因276位点发生了突变,阳性率为56.7%(17/30)。hRSV B亚型标本F基因276位点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2009-2011年hRSV仍是重庆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与2009年4月-2010年11月以B亚型优势流行不同,在2010年11月-2011年3月A亚型毒株流行占优势;与2008-2009年以近年新发现的BA株流行占优势相比,2009-2011年BA株的流行趋势有所下降。第二部分20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分析目的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Btk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病。XLA患者以外周血成熟B细胞显著下降以及血清中所有免疫球蛋白浓度极度低下为特征。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20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分子特点。方法2010年3月—2011年7月共20例患儿被确诊为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直接扩增Btk基因的cDNA, PCR产物直接双向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突变位点通过对Btk基因的DNA外显子的相应部位进行扩增、测序证实,并对确诊患儿母亲的Btk基因的DNA进行该位点的基因分析。结果20例XLA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1.5岁,平均诊断年龄为7.7岁。在20例XLA患儿的临床表现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n=18,90.0%),其他依次为中耳炎(n=15,75%)、关节炎(n=9,45%)、皮肤感染(n=3,15%)、败血症(n=2,10%)和皮疹(n=1,5%)。Btk基因分析在20例患儿中发现了18种不同基因突变,其中包括7种新发突变((c.134T> A, c.1646T>A, c.1829>G, c.711G>T, c.1235G>A, c.523+1G>A, c.1024-1025insTTGCTAAAGCAACTGCTAAAGCAAG)。11种突变为已报道突变,包括8种错义突变(c.994C>T, c.1987C>A, c.1885G>T, c.502T>C, c.1085C>T, c.1816C>T, c.214C>T, c.1912G>A)和3种无义突变(c.1267T>A, c.1793C>G, c.1618C>T)。18例Btk基因突变中有8例位于酪氨酸激酶区(TK),4例位于Src同源区2(SH2),4例位于位于血小板-白细胞C激酶底物同源区(PH),2例位于酪氨酸激酶同源区(TH)。结论通过对20例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临床和分子特点分析,发现BTK基因的7个新发突变。基因分析有助于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明确诊断,同时也有利于发现携带者和进行遗传咨询,是临床确诊XLA患者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