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分歧(第二类代理问题)已经取代了管理经营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分歧(第一类代理问题)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近些年来的文献也对第二类代理问题“掏空”现象进行了较丰富的研究,然而,大股东为了使自身的效益函数达到最大化,他们除了会对上市公司实施“掏空”行为以外,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向上市公司输送利益采取“支持”措施,“掏空”与“支持”这两种相反的行为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本文把大股东的“掏空”与“支持”两种行为放到一起同时进行研究,并选取日常关联交易这个全新的视角,采用营业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这两个衡量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的新变量,首先证明日常关联交易确实存在“掏空”与“支持”两种效应,再深入、系统地对“掏空”和“支持”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地解释分析,从而为加强政府监管、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投资者保护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存在性、“掏空”的手段和其对上市公司业绩、价值的影响等问题之上;而关于大股东是否会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持”以及“支持”的原因等问题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许多研究发现大股东并不是只对上市公司实施“掏空”行为,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同样也会用自己所拥有或者所控制的资源对上市公司采取“支持”措施,其“掏空”动机与“支持”动机是对立存在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首先对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如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对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与大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进行了动机分析并提出相应假设。进而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本文以2009-2011年间我国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为样本,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给出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主要贡献与不足。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并作评述。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支持”行为、日常关联交易“掏空”效应和日常关联交易“支持”效应四部分的研究综述。第三章,“掏空”与“支持”行为的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本章首先介绍了“掏空”与“支持”行为的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随后分析了日常关联交易与公司大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动机并做出研究假设。最后对公司治理与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和“支持”行为进行分析并得出研究假设。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六个假设:(1)日常关联交易越多,上市公司的营业毛利率越低。日常关联交易具有“掏空”效应。(2)日常关联交易越多,上市公司的期间费用率越低。日常关联交易具有“支持”效应。(3)股权集中度将同时强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4)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将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强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支持”效应。(5)法律化进程将同时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6)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将同时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第四章,实证研究设计。本文以2009-2011年间我国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数据为研究样本,最后得到有效数据956个,并对数据的年度分布信息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随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设计了两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回归检验,并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给予定义说明。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实证分析。本章首先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之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先分别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证明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再通过分组(高股权集中组与低股权集中组、高效独立董事与低效独立董事、高法律化水平与低法律化水平、高产品市场竞争度与低产品市场竞争度)来重新回归模型1和模型2,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日常关联交易“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的影响。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启示。通过研究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1)日常关联交易同时具有利益转移的“掏空”效应与效率提升的“支持”效应。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与营业毛利率呈负相关关系,日常关联交易具有“掏空”效应;上市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与期间费用率呈负相关关系,日常关联交易具有“支持”效应。(2)股权集中度将同时强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组回归结果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拥有的股权比例较高时,大股东的“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更加明显。(3)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有效性将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但对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支持”效应没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组回归结果发现,在高效独立董事组中,大股东通过日常关联对上市公司进行利润转移的“掏空”行为明显弱于低效独立董事组中大股东通过日常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的“掏空”行为,表明独立董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但是,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支持”效应不具有显著影响。(4)法律化进程将同时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组回归结果发现,在法律化水平高的地区,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5)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将同时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分组回归结果发现,在产品市场竞争性低的企业,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都更加明显,即产品市场竞争性将遏制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掏空”效应和弱化上市公司日常关联交易的“支持”效应。本文的主要贡献有:(1)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与“支持”行为放到一个逻辑系统框架中去统一研究,丰富已有文献在这一方面的研究。(2)本文将从日常关联交易这一新的视角去研究分析大股东实施“掏空”与采取“支持”行为的动机以及公司治理机制对其的影响因素。(3)本文选取了衡量“掏空”与“支持”行为的新指标。本文采用了郑国坚等(2007)提出的开创性变量指标,将日常关联交易的中间变量即营业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指标来分别表示大股东实施的“掏空”行为和采取的“支持”行为。(4)除了内部治理机制外,本文加入了法律化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性两个新的外部治理因素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为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水平的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的改善提供经验证据。本文有以下的不足之处:(1)本文仅从日常关联交易视角对大股东实施的利益转移的“掏空”行为和利益输送的“支持”行为进行了研究,仅代表了日常关联交易这一种“掏空”和“支持”方式,并不具有全面性。(2)本文只是分别证明了日常关联交易具有“掏空”效应与“支持”效应,并没有对“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具体分析说明。(3)本文对于日常关联交易“掏空”效应和“支持”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并不代表所有的影响因素,可能还将一些重要的因素遗漏在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