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品牌效应与品牌战略——基于小微企业授信分析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e121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全年,我国商业银行增长动力趋缓,不良贷款余额小幅增长,预计利润同比增速下降至17%-20%的温和增长区间。2013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商业银行将面临息差逐步收窄、存款增长乏力、贷款审慎投放、资产质量压力和中间业务发展受限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盈利增速将进一步显著减缓。特别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质性提速,对商业银行构成现实、全面和深远的挑战。   同时,随着我国入世不断深入,金融业的保护日渐放宽,金融业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不但国内大量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银行不断涌现,有着丰富经营经验、雄厚运营资本、规范的经营管理、先进中间业务理念的外资银行不断涌入,给我国的银行带来的巨大的经营挑战,使得我国的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内忧外患之下中国银行如何破局?强化品牌意识,提供个性化产品,走品牌战略是唯一的出路,本文就是要研究激烈竞争环境下,中国银行如何以产品品牌带动银行整体品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品牌经营之路。   文章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文章从品牌的起源谈起,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品牌的新理念,揭示了品牌具有排他性等鲜明特点,并第一次从正反两个方面阐释了品牌效应问题。   第二章是文章的理论分析部分,详细阐述了银行品牌战略的步骤,从STP市场定位,整体CIS形象塑造,品牌传播品牌经营与维护四个方面一一展开。   第三部分立足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微企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这一契机,选择了中国银行业务产品中具有带鲜明特色的小微企业贷款项目“中银信贷工厂”做了案例分析,首次将统计学的原理运用到测度品牌建设效果当中,定量的分析了品牌建设的成果,并指出了其品牌成功与欠缺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由中国银行的产品品牌联系起中国银行的整体品牌,并考查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最后对第三部分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中国银行的品牌建设现状,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民经济和银行业发展现状,对中国银行的品牌经营战略提出了“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管理和保护”、“高度重视品牌效应,努力挖掘品牌附加值”、“将品牌当做一项资产来运营,促进品牌战略科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重心,是当前缓解新冠疫情的当务之急.对于教育领域而言,任何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安全教育为研究内容,针对
撰写本文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分析中国衬布行业的发展概况,其中涵盖服装行业发展以及衬布原材料行业发展对衬布行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三者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的关系。其二是将理
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扩容,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我国糖尿病药品市场呈现出了跨国制药企业、国产制药企业、合资企业三足鼎立、相互竞争的复杂态势。由于国家有关部
中小企业是现代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还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尽管
随着电信行业的变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信湖南电信公司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湖南电信公司在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对于直接与移动业务经营收入关联紧密的CDMA网络优化越来越重视。而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正确运用绩效管理这个有力的管理工具,能够极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企业的战略目标更透彻的落实到运营管理之中。管理者们有责任让绩效管理更好地为企业的可
儿童群体的辨识能力还未充分得到开发,但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善于了解和发现新事物.本文通过分析儿童群体的行为和认知特点,针对儿童群体导视系统设计提出建议.
新博物馆学在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发展文化产业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进一步促进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以新博物馆学
我国经济已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在保证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是全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一般是指PE投资者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公司,对其注资,从而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然后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优势推动公司快速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无论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或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性,离开了教学一线的教师的努力,任何教育改革的实验或理想都无法变成现实,同时,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最近连续参加几次教师培训活动,与不少名师有面对面的交流,其中有成名许久的,也有近年崭露头角名声斐然的新秀。与他们探讨最多的,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