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问题,其理论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但该问题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比较关注的焦点。
  现金作为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科目,对于公司的日常运营与投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不仅仅关系到考察公司的财务决策是否有效,公司的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当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公司能否把握住,而且还关系到当意外事件出现的时候,公司能否安全地渡过危机。当然,现金的重要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公司层面,对于公司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公司所持有的现金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公司的债权人而言,公司现金持有的多少关系到公司能否及时偿还所欠资金。对公司的投资者而言,现金运用是否合理意味着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多少价值。
  对于现金持有问题的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一些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现金持有理论。比如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以及凯恩斯提出的投机性需求。后来,伴随着公司金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于资本结构的一些理论也被提了出来,比如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代理理论等,而在这些理论的发展下,公司的现金持有问题也是这些理论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最开始的争论主要是,公司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比率,在这个比率下,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股东的权益得到了增加。但是根据后来的优序融资理论,公司内部显然不存在着一个最优的现金持有比率,公司之所以持有现金,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致,为了避免公司内部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司需要持有一定量的现金,从而使得公司在维持日常运营的同时,能够把握比较好的投资机会,并且防止可能出现的财务困境。当然,持有过多的现金也不尽然都是好事情,大量的研究发现,过多的现金持有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代理问题,会使得公司的管理层为了突出自己的业绩而大量地将现金用于收购兼并中,并且很有可能将现金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上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而且,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可以证明,大量的现金持有会导致管理层进行在职消费,为了炫耀的目的而作出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这些行为不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不利于增加股东的价值。
  后来,有一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债务的市场价值,于是启发了一些学者进行了有关思索,既然可以就债务的市场价值进行研究,那么现金这么重要的一个财务科目,肯定更值得学者们去研究,于是,关于现金市场价值的研究,也展开了。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又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一下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阐述了研究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重要意义,以及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发现或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第二节简单的介绍了现金持有以及现金持有边际价值的定义。第三节主要介绍了一下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不足之处在于模型设定以及变量选择上的可能偏误。可取之处在于,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着的代理问题。
  第二章为有关现金持有的文献综述,首先从本章的角度,将有关于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文献综述划分为西方的现金持有文献综述和中国的现金持有文献综述。就西方的现金持有文献综述,根据影响现金持有价值的因素,本章从整体上将讨论影响现金价值的文献分成三类,即关于公司内部因素与现金价值的文献,公司外部因素与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文献以及法律制度对现金价值影响的文献。关于公司内部因素与现金持有价值的文献,主要是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是否属于融资约束类的、公司的财务特征与经营行为与方式探讨对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关于公司的外部因素对现金持有价值的文献,主要是有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公司治理水平国际间的对比对于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影响的一些文章。关于法律制度对现金价值影响的文献,主要探讨股东保护程度与现金价值的关系。之后,本章介绍了一下有关中国公司持有现金价值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是有关于现金持有的理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一下现金持有的三大理论,根据各个理论学说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可以将现金持有以及现金价值理论分成了几个阶段,包括古典的现金持有理论,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自由现金流假说等等,并就权衡理论等三种理论对公司特征因素与现金持有的关系进行预测。
  第四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具体而言,又分为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方法的设计,以及对实证结果的检验,解释,完善。首先就现金持有水平、公司负债率、公司的融资约束状况与企业持有现金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回顾。进一步,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分别为: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随着现金持有水平的增加而递减,随着负债率的增加而递减,融资约束的公司比非融资约束的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高。关于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了最小二乘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加入了年度虚拟变量。选用现金变动的替代指标。并且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假设,又采用了其他三种不同的指标,将上市公司分为融资约束组和非融资约束组。并最终完成了我们的检验。
  第五章是本文的总结,在总结了我们的研究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建议。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体现在把上一期的现金作为预期的现金持有水平,当期相对于上一期现金持有水平的差额为未预期到的现金变动,可能并不适合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变动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进行借款所花费的利息费用并没有出现在数据库中,为了方便起见,采用了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作为利息支出的替代变量,如果单从回归结果来看,该因素对于上市公司价值还是有显著的影响的,在统计学意义上得到了支撑。但是如果考虑实际的经济意义,考虑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不仅仅包括利息支出,当利息支出占财务费用的比率非常小的时候,采用我们的这种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选择偏误。
  本文存在的可取之处在于对比了美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的差异,得到的结果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模型设定,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都要小于美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这个现象其实可以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这样往往会带来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结合中国控股权比较集中的现象,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形成侵害,因为对于有些地方国有企业,或者是某些集团性的国有企业,往往会把最优质的资产放在上市公司里,而把劣质资产留在集团中,当劣质资产不能创造出更多的效益的时候,为了同时兼顾社会就业,员工福利方面的目标,只能够让上市公司对集团进行输血,形成对上市公司的侵占,不利于上市公司价值的增加。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边际价值之所以比较低,是因为整个市场对公司的基本面不够重视,对于现金带给公司的价值表示怀疑,对于整个监管体系不够信任,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公司即使增加一单位的现金,所能够带给上市公司的价值也要远远的小于1。在美国,这个现象可以用税收和一小部分代理问题来解释,但是在中国,税收所能够解释的因素比较小,因为股利所得税根据投资者性质的不同,持股时间的期限,以及不同时候的政策大概从5%到20%不等,那么剩下的,最主要的应该归结于代理问题和整个市场环境的不健全。
其他文献
当企业选择投资那些具有风险性的项目时,其收入和现金流是不确定的,所以企业选择此冒险的投资行为必然是一种高风险行为,然而伴随着高风险行为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高的收益,众所周知,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而且企业创造利润是支持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认为企业追求选择冒险的投资行为是必须的,然而,根据代理理论,管理层可能寻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在稳定其工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积
学位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现代公司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代理问题,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不一致。由于信息不对称,就会产生内部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被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股权激励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距今已经有半个世纪,所以国外股权激励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基于股票的薪酬体系,已经成为管理层激励的重要手段。在中国股权激励最早表现为内部职工股,但这并非
学位
一、研究背景  自中国提出“超常规、创造性发展机构投资者”战略以来,机构投资者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种类数量上,都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而且由于持股规模的扩张异常迅速,使得机构投资者渐渐壮大,并成为证券市场上进行股权投资的非常主要的参与力量。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机构投资者有着比个人更多、更大的优势,随着他们持股比例的提升,为了减低投资风险和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他们有动力也有能力发挥专业优势,逐步由“
学位
期刊
期刊
近十年来,房地产业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与房地产相关的诸多话题也成为国民议论的焦点。房地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高的行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广,经济带动促进作用大,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建筑建材行业、金融保险行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上下游数十个产业。虽然从长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调控政策的出台,在短期时间内是否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以及政策的出台和地产股
学位
学位
投资是公司筹资、投资与利润分配三大财务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有效的投资是公司未来现金流增长的主要基础,也是公司成长的主要动因,是企业价值增加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规模也不断上升,但使用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盲目多元化、扩大规模等过度投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上市公司投资效率降低,经营绩效下降,对公司资源造成严重浪费,损害了股东的利益,有悖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目
学位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谋求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少企业开始失去作为“企业公民”应有的道德底线和责任感,忽视对员工、债权人、消费者、供应商等应尽的基本义务,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员工工作条件恶化、恶意逃避债务、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偷税漏税等。这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严重阻碍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