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中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因此研究股票市场的各种现象时不得不把个体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决策方式纳入考虑范围。近年来,信息披露择机理论指出:由于财报公布前期,相对分散的信息披露能够引起更多的投资者注意,而后期披露的众多信息往往使得投资注意被分散。所以,好消息常常在年报公告期间前半段出现,而坏消息常常在年报公告期间后半段堆积。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的有限注意力与有限理性,往往会受到启发性思维的影响作出决策。因此市场上一些“显眼”的信息往往会获得投资者更多的青睐,这些显眼信息会“捕获”投资者注意力。那么在股票市场中,在同一背景下被“衬托”得愈加突出的信息就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注意。目前关于“衬托”引起的市场反应在国内外已经开始有学者进行了探究,苏燕青(2011)从股票涨跌程度的对比提出“显眼效应”;Samuel M.Hartzmark和Kelly(2017)从时间先后的角度提出了“对比效应”,即在时间线前后同类信息之间因为存在对比(前后的衬托)从而影响后续股票市场反应。既然在时间序列的前后对比会对市场产生影响,那么在同一时间点上同类信息之间因为相互对比产生对某个信息的“衬托”很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立足于有限理性、有限注意的理论基础:在坏消息扎推中存在某个好消息,该好消息很可能会因为坏消息的衬托而引起更好的市场反应;同时,由于投资者注意力有限,也可能因过度分散的注意力使得这样的“衬托效应”的结果不明显。本文观察了近年来的股利分配公告,派息比前十的上市公司披露其股利分配公告均在四月底——即报告期末尾。虽然造成这些好消息推迟披露的原因有多种,不能武断地认为这是管理层有意为之,但是这样的好消息却没有在年报发布时段的前期进行披露,与择机披露的理论有出入。通过研究在同一天发布的众多股利分配公告中,是否存在因较多坏消息衬托某个好消息从而引起更好的市场反应,还是会因同一天发布的众多信息分散了投资者的注意使得投资者忽略了这种好消息,未获得更好的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理论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视角进行论述,丰富了市场信息传递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机制和信息处理的心理决策过程。同时提供了一个关于个体投资者心理行为决策模式的新观点,也为资本市场中的公司提供了新的披露选择。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在我国股票市场中对于某些高分红企业而言,存在“衬托效应”的现象,即:同一天披露的股利政策会因为其他消息的好坏产生不同的“衬托”,这种“衬托”的存在会带来更好的市场反应。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发现这样的“衬托效应”与投资者注意力存在一定的关系,投资者关注的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衬托效应”发挥作用并且梳理了投资者关注度作用于衬托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