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用农药对豇豆混合污染效应及品质影响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控制病虫害对减少作物单产损失和改善食品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种农药混用会造成混合污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混合施用农药与单独施用农药在环境中的消解与归趋、生物活性和毒性往往是不同的。本研究以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为基础,建立了灭蝇胺和啶虫脒的检测方法,采用Qu ECh ERS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检测技术,研究灭蝇胺和啶虫脒在田间豇豆不同部位的降解规律;通过在相同施药处理情况下,开展灭蝇胺和啶虫脒对豇豆膳食风险及营养品质研究,为制定灭蝇胺、啶虫脒多农残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提供依据,为评估两种农药在豇豆中的累积性风险提供基础数据,对豇豆复合污染风险评估、豇豆的安全食用及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对灭蝇胺和啶虫脒进行检测,通过流动相、流动相的洗脱程序、碰撞能量等参数优化,建立最佳检测方法。采用不同净化剂组合、提取与净化方法,建立了灭蝇胺和啶虫脒在豇豆不同部位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5.7%-109.0%之间,日内RSD值在2.6%-14.0%之间,日间RSD值在0.5%-9.6%之间,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要求。2、灭蝇胺和啶虫脒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单独施用和混合施用两种农药在豇豆果、茎和叶中均存在降解差异。一次施药情况下,单独施用灭蝇胺在豇豆果、茎和叶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是3.65、3.13、3.72 d,混合施用灭蝇胺在豇豆果、茎和叶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是3.87、3.87、3.92 d;单独施用啶虫脒在豇豆果、茎和叶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是2.11、2.26、2.67 d,混合施用啶虫脒在豇豆果、茎和叶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是2.13、2.37、2.73 d。在豇豆果、茎和叶中单独施用处理的降解速率均大于混合施用处理的降解速率,按照农药的降解等级划分,两种农药均属于易降解农药。3、在单施和混施灭蝇胺和啶虫脒、不同施药次数处理下,对豇豆果进行不同时间的采样,并检测灭蝇胺和啶虫脒对豇豆营养品质,各种处理均未对豇豆的可溶性蛋白、粗纤维、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因此,灭蝇胺和啶虫脒对豇豆的可溶性蛋白、粗纤维、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无影响。4、灭蝇胺、啶虫脒和两者混合分别对豇豆不同部位两次和三次施用后,灭蝇胺和啶虫脒在豇豆果、茎和叶中最终残留量:灭蝇胺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7、0.69和1.15 mg/kg,啶虫脒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12、0.24和0.53 mg/kg。表明不同基质中灭蝇胺和啶虫脒的残留量与施用频率和安全间隔期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对可食用部分豇豆中的农药残留进行风险评估:豇豆果实中灭蝇胺和啶虫脒最高的EDI和RQ分别为0.0025μg/(kg bw)和0.0418、0.001μg/(kg bw)和0.0146,两种农药的风险商均远低于1,这表明两种农药无论单施或混施,对婴儿、老人都是安全。由以上结果得出下列结论:1、建立的灭蝇胺和啶虫脒在供试样品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的要求,可用于大量不同样品的检测。2、单独施用和混合施用灭蝇胺和啶虫脒在豇豆果、茎和叶中均存在降解差异,单独施用灭蝇胺和啶虫脒的在在豇豆果、茎和叶中优先降解。3、灭蝇胺和啶虫脒对豇豆的可溶性蛋白、粗纤维、维生素C、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均无影响。4、灭蝇胺和啶虫脒在豇豆叶中最终残留量最高,按最高残留量计算的EDI和RQ均远小于1,属于低风险因子。
其他文献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近些年来,不断更新理念,探索运用最新技术手段方式方法对文化遗产进行更好地保护与利用,以达到其文化价值的最大发挥,其本体生存寿命的最大延长,已成为共识。沧源岩画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属于西南岩画派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它的题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作画人群生产、生活、宗教等多个方面,在中国现已发现的岩画中内容、形式、风格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
本次实验利用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于广西南宁、广西桂林、广西巴马、广东从化、海南琼海的96份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以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同时对96份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性状观察记录,期望依靠分子技术的优点对部分火龙果种质资源进行准确有效的鉴定,打击掺假的现象,同时对保护火龙果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及为优良火龙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信息。本次实验结果如下:(1)火龙果样品
城市生态公园承担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域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城市责任。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共治、共享、共建”城市治理格局改革的背景下,城市生态公园如何结合社会力量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下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了关键。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理论研究仅对少数城市公园个案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了丰富相关理论,本文重点对台北市富阳自然生态公园的社基保育项目进行较深入细致地探讨,
番茄青枯病(Tomato bacterial wilt)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限制番茄产业发展。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防治方法,通过施加有益拮抗微生物菌剂,在防控病害的同时改善土壤结构,本试验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讨论绿农林?41号复合型微生物菌肥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控试验,取得以下结果:1.建立三重PCR监测土壤番茄青枯菌,通过对发病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一种含淀粉的块根作物,其淀粉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工业等。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它们生物合成不仅涉及复合葡聚糖的组装,而且还涉及淀粉颗粒的排列,合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合成途径主要涉及几种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淀粉分支酶(SBE)和淀粉脱支酶(DBE)。淀粉合成酶在淀粉合成途径中起着至
学位
学位
海南拥有非常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然而应用于兽医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多糖作为中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本文以海南四大南药之一益智仁为切入点,旨在探究其多糖成分(Alpiniae oxyphyllae fructus polysaccharides,AOFP)的结构特征和免疫调节活性。不仅能为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够对海南其他南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1采用了响应面法
鞣花酸(EA)是一种来源丰富的多酚二内酯,具有显著的抗炎、调节神经免疫的活性。本文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小鼠评估鞣花酸的抗抑郁作用。采用蔗糖偏好(SPT)、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价EA对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UPLC-TOF-MS分析EA对CUMS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宏基因组分析EA对CUMS抑郁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及功能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贫困已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兴衰的重要问题。虽然截止2019年末,我国农村绝对收入贫困人口减为550万人,相应的贫困发生率仅为0.6%。但是,却并未真正消除儿童贫困问题。同时,现阶段儿童贫困内涵已从单维扩展为多维,即贫困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还应该是教育、健康、医疗等维度被剥夺。长期来看,收入贫困是可逆的;教育、健康等维度的贫困却是不可逆的。可见,从多维度描述儿童贫困更能把握儿童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