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及大鼠外周炎症介质、神经递质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临床部分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的方法对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研究,观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生存质量的影响。动物实验方面,选用科学、严谨的行为学作为研究前提,考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痛阈的影响。吸纳较新的微透析技术、Elisa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体、在线、动态监测病变组织相关递质和炎症介质含量的变化,探索火针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及其时效性。从中医“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出发,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将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拓展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水平,探索各系统之间的联系,综合分析研究,从而确立一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延缓病情发展,防止骨关节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火针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每组各30例。取穴以关节疼痛部位阿是穴及整体取穴为主(详见正文部分)。火针组局部常规消毒后,涂抹少许跌打万花油,采用细火针或中火针在灯上烧至白亮后迅速刺入穴位,夹脊穴、背俞穴选用细火针,针刺深度约0.1~0.5寸,速入疾出;关节处用中火针快速刺入,速刺速出,深度直达骨膜。每次选穴8个,交替使用。针刺组采用0.30mm×25mm、0.30×40mm不锈钢无菌针灸针,毫针直刺1.5寸,行捻转平补平泻,留针30min后出针。穴位埋线组将羊肠线置入埋入穴位,每次选穴8个,交替使用,火针组、针刺组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2周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火针、针刺、穴位埋线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指标(晨僵时间、肿胀关节个数、压痛关节个数、VAS疼痛评分、双手平均握力、20米步行时间)、客观指标(ESR、CRP、RF)、主观指标(WH0QOL-BREF量表)的影响。实验研究将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大鼠,50只大鼠进行机械足反射阈值测定,50只大鼠进行热刺激爪退缩阈值测定,2组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火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以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入SD大鼠右后足垫皮肤内制作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三组均取右侧“昆仑”、“足三里”作为治疗穴位,分别行火针、普通针刺、穴位埋线治疗,于造模前1天、造模第4天、治疗第1天、第7天、第14天采用电子测痛仪、辐射热测痛仪分别测定大鼠右侧足机械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右侧热刺激爪退缩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ey, TWL),以各组大鼠右侧缩腿的机械足反射阂值和热刺激爪退缩阈值作为观测指标,治疗结束后分离大鼠足炎症组织,检测其中IL-1、TNF-α的含量。另外,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火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利用微透析技术在体提取各组大鼠治疗前30min、治疗30、60、90、120min、4h、8h病变组织肌肉处的组织液,并经过HPLC-UV技术检测不同时间段肌肉组织中5-HT、5-HIAA、HA、PGE2、腺苷、ADP、ATP的含量,临床及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结果显示,三组自身前后比较经过1、2个疗程治疗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关节肿胀、压痛个数较前减少(P<0.01、P<0.05),双手握力较前增强(P<0.01),组间比较时,火针组VAS评分、差值、关节肿胀/压痛个数均低于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P<0.01,P<0.05),说明火针在缓解疼痛、提高痛阈、增强双手平均握力的效果优于其它两组(P<0.01,P<0.05)。三组治疗前ESR、CRP、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ES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火针组ESR较其余两组慢(P<0.05);第2疗程组间比较时,三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第1、2疗程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1疗程组间三组资料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火针组优于其它两组(P<0.05)。第2疗程组间三组资料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穴位埋线组治疗第1、2疗程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针刺、穴位埋线治疗后RF水平未见降低。火针组第1疗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火针在治疗1疗程后,RA患者RF水平未见明显改善;火针组第2疗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火针在治疗2疗程后能够降低RF水平。在生理领域,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各组治疗第1、2疗程与治疗前生理领域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第1疗程组间比较,火针组与针刺组无差异(P>0.05);火针组生理领域评分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P<0.01)。第2疗程组间比较,火针组生理领域评分明显高于针刺组(P<0.01);高于穴位埋线组(P<0.05)。在心理领域,组内自身前后比较,各组治疗第1、2疗程较治疗前心理领域评分明显增高(P<0.01)。第1疗程组间比较,火针组高于针刺组(P<0.05);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P<0.01);第2疗程组间比较,火针组高于其它两组(P<0.05)。在社会关系领域,组内自身比较,火针组第1疗程与治疗前比较分值增高(P<0.05);火针组第2疗程与治疗前比较,分值明显增高(P<0.01);针刺组第1、2疗程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组第1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第2疗程社会关系领域分值较治疗前升高,统计学有差异(P<0.05)。组间相比时,三组资料社会关系领域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环境领域,第1疗程三组社会关系领域值较治疗前升高(P<0.01),火针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P<0.01);与针刺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疗程三组社会关系领域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造模前比较,模型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以及火针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IL-1、TNF-α升高(P<0.01),出现痛觉过敏,治疗后火针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痛阈均升高,治疗第1、7、14天,火针组MWT、TWL值高于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第14天,三个治疗组TWL、MWT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其中火针组TWL值仍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均可降低大鼠病变组织IL-1和TNF-α含量,火针组低于其余两个治疗组(P<0.05),表明针刺、火针、埋线均可以使IL-1、TNF-α含量降低,火针的疗效优于其余两者。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5-HT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火针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5-HT含量明显下降,接近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后8h内维持在低水平状态,与普通针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穴位埋线比较,在治疗前4个时间段,火针组优于穴位埋线组(P<0.01,P<0.05),在治疗后2个时间段,火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针刺治疗1h内,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5-HT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90min后,5-HT含量逐渐恢复至原水平,接近模型组(P>0.05)。穴位埋线组在前3个时间段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0min后,穴位埋线组大鼠肌肉组织内5-HT与模型组有差异(P<0.05),从治疗120min至480min都保持在低水平状态。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PGE2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火针组、普通针刺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PGE2含量明显下降(P<0.01),其中火针组在2h内接近正常值((P>0.05),持续8h内维持在低水平状态,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60min至240min内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P<0.05),治疗30min至120min内低于穴位埋线组(P<0.01),而在治疗后2个时间段,火针组与穴位埋线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H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火针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HA含量明显下降,在4h内维持在低水平状态,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HA含量于前3个时间段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120min后,HA含量逐渐恢复至原水平,接近模型组(P>0.05)。穴位埋线组在前3个时间段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0min后,穴位埋线组大鼠肌肉组织内HA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AT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0min,火针组、针刺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ATP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近正常组(P>0.05),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ATP含量未见明显上升,前两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P<0.01)。针刺组治疗90min,ATP含量降至治疗前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火针组ATP含量持续120min维持在低水平状态,接近正常值(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治疗120min,ATP含量仍然接近正常水平(P>0.05),直至4h逐渐恢复至治疗前高水平,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治疗4h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ATP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AD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0min,火针组、针刺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ADP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近正常组(P>0.05),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ADP含量未见明显上升,前两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P<0.01)。针刺组治疗90min,ADP含量降至治疗前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火针组ADP含量持续90min维持在低水平状态,接近正常值(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治疗120min后,ADP含量开始下降,治疗后逐渐恢复至治疗前高水平,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大鼠肌肉组织中腺苷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0min,火针组、针刺组大鼠病变肌肉组织内腺苷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近正常组(P>0.05),两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前两组明显优于穴位埋线组(P<0.01)。针刺组治疗90min,腺苷含量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90min后腺苷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后四个时间段内,火针组优于针刺组(P<0.01,P<0.05);火针组腺苷含量持续90min维持在低水平状态,接近正常值(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治疗120min后,腺苷含量开始下降逐渐恢复至治疗前高水平,治疗后4h火针组病变肌肉组织内腺苷含量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治疗120min内,腺苷含量未见明显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h后腺苷含量开始逐渐上升,优于其它两组(P<0.01),与治疗前腺苷含量相比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结果显示,火针不仅能显著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压痛程度,而且能缩短晨僵时间,改善关节功能,降低ESR、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含量,提升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患足痛阈降低,病变肌肉组织内炎症介质(IL-1、 TNF-α)、5-HT、HA、PGE2明显升高,ADP.ATP和腺苷处于低水平状态,给予针刺、火针、穴位埋线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提高大鼠痛阈,降低疼痛级别,减少病变组织内5-HT、HA、PGE2含量,激活细胞膜外A1受体,提高ADP、ATP、腺苷水平,针刺和火针在针刺即时即能够出现良性调节效应,而穴位埋线则至少需要4h才能出现提升效应。另外,本课题还显示针刺的镇痛效应由治疗即时至60min,ADP、ATP、腺苷水平基本降至低水平状态,针刺90至120min后,各指标逐渐恢复至原水平,而火针的镇痛效应可维持至2h至4h。
其他文献
回首自己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许多感慨,也有许多经验之谈,就说一下合作学习怎样才高效吧!作为教 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地进
民以食为天,高校食堂是全校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群体对食堂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食堂收费模式诸如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GPER和Gankyrin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和非内异症患者的正常内膜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探讨二者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
随着多标准无线通信和软件无线电的快速发展,无线移动终端需要发射机具备高线性、高效率、低功耗、数字化、宽载频等特性,而这也是未来发射机的必然发展趋势。本论文运用脉冲宽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各项研究对1
南宋初期宋金政治关系复杂,和战交替进行。在此期间,两国人员往来频繁。南宋派遣不少使者入金,部分使者被金朝羁留。在宋金战争中,有大量人员战败后被掳入金。这些使者与被掳
近些年,随着国内英语培训市场的迅猛发展,一系列政府监管问题也应运而生,上海尤为突出。本文将通过上海英语培训市场监管问题及其相关案例的分析,引起政府认识到英语市场监管
技工学校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工作的中心和重心放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导致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毕业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现代社会中,靶场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因此对靶场电磁兼容性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所以本文主要对靶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给出了如何加强靶场电磁兼容性的策略,
目的:本研究以既往出现过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从防治的角度出发,对比观察药物组与麦粒灸组化疗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相关中医症状、胃肠道反应、生存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