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解生物质制备焦炭的结构特性及其对传热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q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和太阳能资源,利用太阳能热解生物质有利于制备高品质产品,实现二氧化碳负排放。为了揭示太阳能热解生物质过程中焦炭结构演化和传热特性变化之间存在的联系。本文采用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模拟太阳能对稻秸、甘蔗渣、松木屑和椰壳开展热解研究,系统分析了焦炭的生成演化和传热特性,最终建立了生物质聚光太阳能热解模型。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搭建聚光光热实验系统,探究了反应终温、升温速率对焦炭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终温的升高,焦炭的氢含量大幅减少、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迅速增加、芳香结构逐渐发展。800℃焦的芳香性强,其氢含量仅为原料的20%左右,均满足H/C≤0.3。升温速率的增大仅会使焦炭碳含量、产率降低,而对其物化结构无明显影响。分析了焦炭的传热特性变化及其与物化结构的关系。焦炭比热容约为500~3000J/(kg·℃)。相同测试温度下,其比热容随制焦温度的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拟合建立了比热容与温度的非线性方程。焦炭的导热系数集中在0~0.3 W/(m·K),大小与温度、密度、碳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等显著相关。构建了焦炭导热系数与其结构参数的关联模型,模型误差精度在±10%以内。结合反应及传热特性,构建了生物质聚光光热热解模型,预测热解过程中生物质转化率的变化,模拟与实际相关性高达0.98以上。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升温速率下稻秸热解失重过程进行研究,发现在300℃/min时83.00%的实验测量值落在模型预测值±5%范围内。此外,该模型对不同种生物质的热解预测也有一定的通用性。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建立数个兆瓦级化学链装置,但低成本高性能氧载体的规模化制备仍是化学链燃烧领域的瓶颈问题。本文从发展工业规模氧载体制备技术和氧载体长周期化学链燃烧特性两方面着手,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探索了铜铁复合氧载体的实验室规模制备流程,并通过50次热重循环实验,考察不同水泥添加量的Cu20Fe80@C(铜矿石与铁矿石质量比为20:80)的反应稳定性及抗烧结特性,结合颗粒破碎强度,确定Cu20Fe
学位
汽车破碎残余物(ASR)即报废汽车经部件回收、车身破碎、金属分选后的残余物,具有高热值、高挥发分、低含水率的特点,通过热解可以将其转化为高值化产品。然而,ASR组分复杂且各组分热解特性差异大,产物难均质化且伴有大量含氯污染物。为此,本文研究了宽升温速率范围内ASR的产物生成特性,探讨了氯迁移分布规律,重点解析了有机氯向无机氯的转化机理,并深入研究了主要氯源之一的氯丁橡胶热解过程中氯的迁移转化规律。
学位
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现有低温SCR脱硝催化剂价格昂贵,采用模块化安装亦增加了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因此降低催化剂的价格,开发出能够实际应用的成型催化剂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选取了价格低廉的燃煤飞灰作为催化剂载体,优化了活性组分配方,开发出脱硝性能良好的低温催化剂。接着开展了催化剂的成型化研究,制备出直接用于填充床的颗粒状催化剂,为未来的大规模制备积累了相关成型工艺参数。最后考
学位
燃煤发电机组灵活运行增大了工况变化范围和速率,放大了系统非线性特性,增大了系统控制难度。以某660 MW燃煤电站SCR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宽负荷的动态连续平推流SCR脱硝机理模型,开发了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DDPG)的SCR脱硝直接控制策略和基于DDPG的SCR脱硝自适应PID控制策略,提高了SCR控制系统在灵活
学位
微化工的高传热性、高比表面积、高安全性等优点使得其逐渐用于甲烷重整制氢。然而微化工技术仍需较高温度,且原料气被浪费,并生成副产物。文章从结构、物理分离和化学吸附三个方面出发,探究了结构强化、渗透强化和吸附强化甲烷重整的作用。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直管、平板圆弧和三纹内螺旋枪管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结构的微反应器物理模型,研究发现降低入口速度、增加水碳比、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反应发生,降低反应达到稳
学位
NH3于2017年被认定为可再生能源,因此NH3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NH3存在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高点火能量和含氮等特性,NH3燃烧存在稳定性差和高NOx排放等挑战。目前主要采用掺混高反应性燃料和旋流燃烧提高NH3燃烧的稳定性;采用分级和加湿燃烧降低NOx排放。MILD燃烧作为一种高效、稳定、低排放的燃烧方式,有望实现NH3的稳定低排放燃烧。本文自主设计了新型MILD燃烧器,通过
学位
液滴蒸发现象在喷雾燃烧等领域普遍存在,是两相流领域的关键基础问题,由于其尺度小、速度快,对液滴蒸发的数值模拟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计算过程中的数值离散误差往往导致在相界面附近出现非物理的虚假速度,从而影响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改进的Lax-Wendroff格式的、具有精细平衡性质的两相流数值格式,验证了其在抑制虚假速度上的有效性,并应用该格式对液滴蒸发过程进行了模拟与
学位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固废年产量近亿吨,中药固废的排放和处置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医药产业绿色发展一大难题。中药中有大量植物源药材,含碳量高,是良好的碳材料前驱体。以中药固废为原料制备多孔炭用于CO2吸附和超级电容器电极对于中药固废的处置及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中药固废——甘草药渣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1)甘草药渣、药材水热炭化及其三相产物特性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所需产物仅为固相水热炭时,煎
学位
无焰燃烧是一种同时实现温度均匀分布和低NOx排放的燃烧技术。再燃还原成本低,经过合理配置可将NO显著还原为N2。燃烧系统中采用开缝钝体能降低NOx排放,三者可以相互结合,进一步降低NOx排放。本文使用20 k W实验室规模的燃烧平台,以CH4为燃料,采用实心钝体和开缝钝体进行了燃料中掺混初始NO的无焰燃烧和常规有焰旋流燃烧实验,并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对实验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燃烧模式、空气预热
学位
微藻由于具有种类多、来源广、固碳能力强等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生物柴油来源之一。然而,限制微藻能源大规模利用的主要核心问题在于成本较为高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磁絮凝收集的微藻与乙醇进行液化反应制取生物柴油,将副产物——微藻生物焦应用于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进行一体化脱除烟气中的污染物。本文主要从工艺流程、脱硝性能和经济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首先,本文研究了添加Fe3O4的微藻-乙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