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西部疏林草原沙地榆种子-幼苗阶段自然更新过程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feng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sabulosa)属于白榆(Ulmus pumila)的一个变种类型,主要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散生稀疏分布的沙地榆与林下草灌木共同构成榆树疏林草原,形成沙地特有的原始自然景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但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沙地榆种群衰退迹象明显,种群自然消亡长期不能得到有效补充,特别是种子-幼苗阶段更新过程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如何顺利实现沙地榆自然更新过程,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地榆资源成为沙地植被恢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境内分布的沙地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模拟实验对于沙地榆种子-幼苗阶段生活史特征、环境因子对沙地榆种子-幼苗阶段更新过程的影响以及放牧干扰和围栏封育对于榆树疏林草原更新过程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针对榆树疏林草原恢复经营模式进行了简单探讨。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沙地榆结实量年际间变化剧烈,种源质量不佳,传播范围受限使得沙地榆拓殖更新能力受阻。主要表现为种子千粒重低,萌发率低。落种期间种源借助风力传播,种子在主风向距离树木基部10m左右的位置积累种子数量最大,距离树木基部20m范围内是沙地榆落种的核心区域,落种量占总落种量的70%以上。  沙地榆种子在土壤中保存时间短,幼苗留存率低。59%以上的沙地榆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2cm范围内及枯枝落叶层上,遇到适宜的条件即可快速萌发出苗。没有萌发的种子容易失活,存活时间不超过20天。成苗初期沙地榆幼苗密度可以达到180株/m2,但是幼苗阶段极易发生“闪苗”现象,出现大量死亡,留存率极低。  生长季水分亏缺和遭受过度沙埋是导致沙地榆种子-幼苗阶段更新受阻的主要原因。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低影响沙地榆种子顺利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建成过程,同时频繁风沙活动影响萌发成苗过程。最适宜沙地榆种子萌发的条件为0.5-1.0cm的沙埋深度和12%的土壤水分含量。部分沙埋不会改变沙地榆幼苗的存活率,并且促进幼苗生长同时改变生物量在植物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但是完全沙埋则显著抑制沙地榆幼苗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放牧干扰和围栏封育对于沙地榆群落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度放牧导致幼龄沙地榆所占比例较少,使得种群表现为衰退型。对于中度退化的榆树疏林草原进行简单围栏封育,5年时间就可以实现沙地榆自然更新,但是封育时间的过长却不利于整个沙地榆群落的正常更新和稳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榆树疏林草原的有效恢复与适当利用既可以减轻放牧对于榆树疏林草原的影响,又有助于沙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微网系统应运而生,微网是分布式发电设备和用户侧负荷的结合,为了确保其稳定运行,监控系统是核心部分,通过采集和监控各关键执行单元,及时反馈系统故障,对各单元进行协调调度,从而优化系统整体性能。而传统的微网监控系统缺少了可灵活配置性,主要是基于一套固定的模式去运行,可扩展性较差,而且设备协议多样化,很难接入监控系统统一管理。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区域微网监控系统
感应耦合能量传输(ICPT)作为一种新型能量传输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能量的无接触传递,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由于ICPT技术不需要导线连接,装置在实现电气隔离的同时,也实现了物理隔离,避免了可能由于接触引起的火花,机械磨损等隐患。ICPT除了能为一般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提供安全、方便的充电方式外,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矿井、水下等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环境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
东莞港的拆迁工程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社会工程,其中沙田镇的立沙岛21条自然村3423户共10473名居民实现全岛搬迁.我园为立沙岛安置区的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然而,
期刊
社会经济在发展,人们也愈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各种化合物包括药物的不断问世,引发了我们探究其生物体效应及其作用途径和机制的兴趣。化合物的生物效应不仅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有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是近年来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是一些病菌抵抗抗生素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引起了人们广泛而密切的关注。细菌生物被膜是指
微课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教师和人们的关注.对于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差异以及班级授课制度的局限,教师可结合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微课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生动形象、简单方便、短小精悍,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融合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本地负荷及监控/保护装置的微电网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微电网技术发展过程中涉及的
氧化亚氮(N2O)的释放会造成土壤氮素的损失,而释放出的N2O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旱地土壤面积大、分布广,N2O释放潜力高,收到广泛关注。旱地土壤具有复杂的物理结构,造成
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起大的停电事故,这些大停电事故无不对当地生活及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追溯这些大停电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发现,在互联电网遭遇到大的故障,而电网保护的第一、二道防线无法阻止电网的进一步失稳时,倘若作为电网第三道防线的解列无法成功将已失稳的电网分割成各个稳定孤岛继续为负荷供电,便会导致故障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引发电网的大停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