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不利环境因素的作用,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快速增长。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许多患者在首次确诊时疾病已经发展为晚期,癌细胞已经发生扩散和远处转移,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因此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方法为化学疗法。但是由于异质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对药品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导致化疗疗效不理想,甚至导致病变进展。因此,为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优化化疗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个体化治疗愈加重要。基因甲基化水平随化疗进程会发生变化,检测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对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作用。大量研究显示,RASSF1A和CDH13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中频频出现甲基化的抑癌基因。目的:探讨RASSF1A,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观察RASSF1A,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对化疗疗效的评价作用以及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使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和化疗过程的RASSF1A和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4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同时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价将患者分成部分缓解组、病变稳定组和病变进展组,将其RASSF1A和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进行两两比较,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液中RASSF1A和CDH13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2.4%和54.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RASSF1A,CDH13基因甲基化与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病理类型、TNM分期均不相关。3.部分缓解组与疾病稳定组患者化疗后的RASSF1A,CDH13基因甲基化率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与疾病进展组患者化疗后RASSF1A和CDH13基因甲基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4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化疗前、二次化疗后、四次化疗后、六次化疗后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52.4%、45.2%、33.3%、26.2%,呈逐渐下降的趋势;CDH1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54.8%、38.1%、31.0%、26.2%,同样呈递减变化。结论:1.RASSF1A基因和CDH13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在NSCL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液中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中甲基化水平增高,意味着RASSF1A基因和CDH13基因的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较为频繁。2.RASSF1A和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病理类型、TNM分期均无关。3.RASSF1A基因和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在患者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其化疗前后变化与化疗疗效相关,甲基化水平恢复正常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高,疗效较为理想。提示对RASSF1A基因和CDH13基因甲基化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指导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