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唯美思想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a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的第一位艺术家、第一位唯美作家、第一位批评家”。作为启蒙现代文学的大师和先哲,爱伦·坡揭橥了现代纯诗理论,肇始了欧美象征主义,开拓了现代美国短篇小说形式。坡标举文学创作“整一效果论”,其作品氛围阴暗,给人以神秘晦涩、怪异恐怖之感,也因此在文坛上褒贬不一,甚至被冠以“颓堕、病态、癫狂”标签。另一方面,一百多年来,其恐怖惊悚小说、侦探推理小说被奉为圭臬,在世界各地常读常新,魅力不衰,受其影响的作家不胜枚举。本文拟通过考察爱伦·坡的诗学理论及其作品的审美特性,透视其创作思想的唯美倾向,探讨其中存在的矛盾性和悖论性,以揭示其作品历久不衰的深刻根源。  综观爱伦·坡的思想和创作,本文认为,无论是其诗歌、小说、散文还是文学评论,均以“效果至上”为宗旨,而支撑其艺术创作“效果论”的则是其根深蒂固的、作为诗人与生俱来的唯美思想。坡的作品尽管命题不同,视域有别,无一例外皆讲求“新奇”,并在最大程度上捍卫艺术自主,可以说,唯美是其创作贯穿始终的艺术追求。  爱伦·坡一生追求美,而诗歌则是其最倾心的文类。坡的诗歌以唯美的旋律享誉西方诗坛,英国作家毛姆曾说,爱伦·坡写下了美国前所未有的最美丽的诗篇。从诗歌中凝视美,可以获得灵魂的激荡,这是坡核心的唯美理念。他视美为诗歌的畛域和趣味的唯一评判,认为诗“只有唤起激情,提升灵魂,才称得上为诗”,他宣称诗与真理“如油水般互不相干”,认为真理满足的是理智、心智,而诗歌则诉诸心灵。细腻敏感的诗情,带给人幻觉般的超然之美。可以说,坡的诗歌美学既是关于艺术的探索,也是关于心灵和宇宙的探索。  坡诗才横溢,认为诗歌是表现美的最正宗途径,因而矢志以做诗人为终生抱负,但迫于生计,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移至小说创作、文学批评及编辑工作,纯粹的诗人梦难以为继。坡曾在其个人诗集《乌鸦与其他诗歌》(The Raven andOther Poems,1845)序言中,不无悲哀地感喟“严肃诗歌在物质化的美国将永远难以行销。”然而作为一名唯美的探索者,坡一生孤高自傲,特立独行,无论是饱蘸感情的诗歌,还是见人所未见,至人所未至的小说创作,均在字里行间体现了罕见的创思力和唯美意识。他自觉疏离于被主流审美驯化得循规蹈矩、想象力匮乏的宏大叙事和理性话语,转而对个体隐秘幽微存在的非理性题材加以探索。他主张以美为观照一切的尺度,强调情感与个性化表达,赋予“新异”以合法性,以理性形式抒写非理性题材,构成其唯美精神内核的重要特征。  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着力从“唯美至上”、“唯效果论”及“唯形式是美”三个角度对坡的唯美艺术观进行考察。本章首先对唯美主义的渊源进行梳理,并重点考察坡在对音乐性的探求、对语言形式的讲求以及对意象的寻求中所展示的唯美旨趣。坡力主“为诗而诗”,高扬“美”的独立价值,视创作的“整体效果”为文学作品的安身立命之所,强调诗歌的图画性、象征暗示及音乐美,对语言的选择和修饰几近苛刻。对形式的追求是坡的唯美诗学观最直接的体现。  第二章着力从惊悚恐怖、怪诞奇异、死亡阴郁和神秘含混等迥异于正统审美的视域对坡的哥特式小说的唯美特性加以梳理。本章从哥特小说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入手,分析论证坡的唯美诉求与哥特式美学之间的精神关联。坡的哥特式抒写借助强烈的形式感及异乎寻常的想象力,挑战常规叙事,彰显了非理性艺术题材的巨大魅力,构成了唤起情感激荡的绝好载体,这是其艺术自主观及“效果论”的极好实践。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以及朗吉弩斯——艾迪生——博克的崇高理论,为人们探讨坡对“黑暗”、“恐怖”、“惊悚”、“怪诞”的偏好,提供了重要的立论依据,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其创作风格的偏颇认识。  尤须指出的是,死亡作为始终萦绕在坡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也是其唯美思想的题中之义。坡在其诗学文论《创作哲学》(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1846)中宣称死亡为“能唤起最大悲郁”的理想题材。对死亡不确定性的惶惑,对永生的寄寓,催生其笔下濒死体验、死而复生及灵魂不灭的神秘抒写。死亡、毁灭、复活交织构成一种文化秘码,在看似荒诞不经的偶然事件讲述背后,将人类深藏于心的恐惧诗意化。本章拟在梳理西方死亡文化史的基础上,借鉴古希腊的灵魂不朽理念、海德格尔、叔本华及福柯等人对生死的思索,深入探讨坡的死亡抒写与审美勾连的深邃意义。  坡拒绝一个不再神秘的世界。神秘思想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一种唯美支持,对其唯美艺术观有着本质的影响。他借助隐喻、意象、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段,呈现超自然的恐怖、神秘的幻觉、荒诞的宿命等朦胧隐晦的精神景观,以此探索、建构一个与一眼可以洞穿的现实世界迥然相异的、永恒、神秘的灵性世界。离经叛道与扑朔迷离交织,对读者的心灵构成莫大的刺激,锻造了其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第三章力图在廓清侦探推理小说的雅俗之辩基础上,对坡的侦探推理小说的审美特性及唯美悖论加以探讨。侦探小说一直被视为大众通俗文类,看似与唯美无涉,本章试图穿越侦探叙事结构表层,追寻坡的侦探推理想象的深层结构、核心命意与其唯美思想之间的关联,并进而指出,作为一种以知识探索为旨归、尽显游戏特质的智慧文学,坡所创立的侦探推理小说兼具文学自律性、审美原创性、游戏性、启智性和神秘性等众多美学特性,是其唯美理念同通俗小说与消费文化的一种试验性、悖论式的巧妙融合,也是其唯美、唯新、唯效果文学主张的实践形式与创作尝试。坡的侦探推理小说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索解,而是摆脱“既定”思维,将理性之思引入诗意之思的“智慧迷宫”,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召唤读者“填空”的过程,其深层结构是一种“诗性的智慧”。坡凭借精美的侦探技艺来“看护艺术,看护深层的、精微的、神秘的生命本体”,这是艺术体验的终极本原,是艺术之为艺术的根本。  第四章从人性心理切入,剖析坡作品中的人性阴暗心理。坡注重人类心灵宇宙的探索,他的作品以坚劲的否定性力量透视幽暗心灵与带有疯狂梦魇潜意识交织缠绕的人性,呈现出颠覆正统的唯美特质。坡一生崇尚创新,没有沉浸在庸常的叙事中,没有在价值立场中融入媚俗性伦理观念,将道德巧妙“悬置”,突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与精神世界,呈现迥异于读者惯常阅读期待的文学世界,需要深度阅读才能领悟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洞悉其思想脉络与精神实质。简单化、本质化地给其作品贴上颓堕、病态标签,有失偏颇。福柯的癫疯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人性心理提供了一个颇有参照价值的视野。  第五章将坡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所呈现的艺术观、自然观及宇宙观纳入唯美框架进行考察,以确证其唯美思想互证互涉的关联。坡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唯美,其作品中更是渗透一种深邃而朴素的灵知精神。“灵魂”是坡的唯美诗学中极为重要的概念。“灵魂的升华”被视为诗性之美、至上之美。因而其作品涉及生死,也涉及宇宙奥秘等神秘之域。此外,坡一生创作了不少直接或间接抒发对大自然情怀的诗歌和诗化散文,背后无不蕴籍一种召唤人类回归诗性智慧、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浓郁的唯美自然观,本章拟从自然生态角度对其作品中的唯美思想加以评析。本章还将重点探讨凝聚坡的宇宙论、自然观和艺术观精髓的绝笔之作《我发现了》(Eureka,1850)。坡在该散文诗中称,宇宙是一首圣诗,是上帝的创思,最完美的艺术作品,而地球则是“堕落的尘世”。本文试图指出,坡对作品“整一”效果的追求、对人性弱质的抒写、对作为终极完美的“有秩序整体”宇宙的虔敬、对灵魂上升的渴盼,充分呈示了他对艺术、宇宙、人生一以贯之的唯美索解。爱伦·坡是一名艺术上的唯美捍卫者,也是精神上的唯美追寻者。
其他文献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针对一件事情用多种角度思考,提出这件事情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良途径的一种方法。学生如果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就能够避免以主观
上个世纪中叶,王力、张世禄等先生就指出,汉语双音词的主要来源是短语的词汇化。一直以来,这个观点在学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渐为成说。由于以往选取的研究材料都是随机性的,从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一个让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大地剧烈颤抖,短短的一瞬,城镇、乡村被夷为废墟,无数绚丽灵动的生命被掩埋在瓦砾之下。烈度达11度、
期刊
既有砖混房屋在抗震加固中,构造柱和墙体抗剪承载力不足是突显问题,采用传统的加固方法对原有墙体破坏较严重,且施工周期较长,此时须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形成可靠的构造柱和墙
汉代用于郊庙祭祀的乐府今存有高祖时代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代的《郊祀歌》。《安世房中歌》是用于祭祀祖先的宗庙祀典,《郊祀歌》是用于郊祀太一、后土神的祭郊大典。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汉语方言辨识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方言特征的提取,因为特征提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的高低。传统的特征提取大多数沿袭语种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忽视了汉语方言自身的有调
关联词语不但可以用在复句中连接分句,还可以用在单句中连接句子成分。其中之一是连接主谓语成分。  本文搜集了大量关联词语连接主谓语的语料,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描
托·斯·艾略特作为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诗学理论对于中国的诗学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在中国掀起第一个热潮,历经文革的禁锢期,新时
从解决门式刚架主体强度或刚度不足的问题出发,结合某汽车库房实际工程,采用在门式刚架梁下弦加设预应力拉索的方法进行加固优化设计。通过加固前后对原门式刚架结构性能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