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小间质瘤内镜下治疗及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分析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内镜下结扎联合粘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or device,EMR-L)两种不同内镜治疗方式对直径≤1.2cm的胃间质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并通过术后长期随访探讨内镜下治疗胃小间质瘤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并接受ESD或EMR-L治疗的83例直径在≤ 1.2cm胃间质瘤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情况及随访结果。术前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肿瘤原发部位、临床表现。术中指标主要包括术中有无出血或穿孔、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创面愈合情况。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内镜下2种手术方式(ESD和EMR-L)治疗胃小间质瘤的术时、术中并发症(穿孔或出血)、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创面闭合情况,对内镜下胃小间质瘤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所有患者于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对手术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随后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对患者存在肿瘤胃部局部复发与否进行随访观察;每年进行1次腹部CT检查,对是否有肿瘤远处转移情况进行检查。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不低于1年,平均超过3年,从而对内镜下胃小间质瘤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了 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期间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为胃间质瘤患者83例,直径最小为0.4cm,直径最大为1.2cm。其中0-20岁患者2例,21-40岁患者9例,41-60岁患者40例,61-70岁患者32例。年龄最小患者为17岁,年龄最大患者为70岁,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男性46例,女性37例,男女比例1.2:1。肿瘤原发部位胃底60例,胃体21例,胃窦2例。2、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本组83例胃间质瘤患者中,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如上腹痛、腹胀)者有53例,占63.9%;其次是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腹部B超、腹部CT或胃镜检查)时无意中发现的有25例,占30.1%;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如贫血、黑便)者为4例,占4.8%;发现腹部肿物1 例,占 1.2%。3、术前检查:本研究中83例胃小间质瘤患者术前采取胃镜、腹部CT和超声内镜(EUS)相关的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没有提示出现临近或远处脏器转移。4、肿瘤大小、核分裂像、生物学行为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中共83例胃小间质瘤病灶。瘤体直径范围0.4cm-1.2cm,中位数为0.70cm。其中有46例(55.4%)镜下未见核分裂0/50HPF,21例(25.3%)镜下见核分裂象1-2/50HPF,15例(18.1%)镜下见核分裂象3-5/50HPF,1例(1.2%)镜下见核分裂象>5/50HPF。其中82例,按NIH危险度分级,属极低危险度,剩余1例镜下见核分裂象>5/50HPF的小GST,可根据AFIP分级,归属为恶性潜能未定。5、治疗方式:本文研究的所有83例患者都经过内镜下手术治疗,其中行ESD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为35例;行EMR-L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为48例。ESD组所有病例瘤体均达到完整切除且无肿瘤破裂,肿瘤完整切除率为100%;EMR-L组中有46例病例达到肿瘤完整切除(46/48),肿瘤完整切除率为95.8%。ESD组,术中2例患者出现出血,出血量为5ml-10ml不等,术中采用电凝钳进行电凝止血,手术后没有发生迟发性出血症状。ESD组术中有4例发生穿孔,裂孔的直径为0.8cm~1.2 cm,其穿孔率为11.4%。EMR-L组,无出血病例,2例术中发生穿孔,裂孔直径分别为1.0cm、1.2cm。两组术中穿孔病例采用荷包缝合法或使用金属钛夹自穿孔部位的两端向中心进行逐步封闭。术中所有病例都没有转外科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ESD和EMR-L两种手术方式结果对比,ESD手术时间长于EMR-L手术时间,p<0.05;两组术时、术中穿孔、出血、肿瘤完整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组织化学:本组研究中83例病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为GST,其中CD117阳性为76(91.6%),CD34阳性为80例(96.4%),DOG-1阳性为50例(60.2%),S-100 阳性为 14 例(16.9%),SMA 阳性为 25 例(30.1%),Desmin阳性为0例(0%)。7、预后随访:本研究83例患者中,共随访到83例,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最短为12个月,最长为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在83例随访病例中,所有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1、胃小间质瘤(直径≤1.2cm)内镜下采取EMR-L或ESD手术方式大多可以达到病灶完整切除,保证病理标本的完整性,且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不需转入外科手术处理,说明内镜下采用EMR-L或ESD治疗胃小间质瘤是有效和安全可靠的。2、通过患者术后随访观察复发、转移情况,说明内镜下采用ESD或EMR-L手术方式治疗胃小间质瘤的预后较满意。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多梳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or complex 2,PRC2)通过其催化亚基: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抑制靶基因转录,进而影响
目的:立足于“络病”理论,运用四虫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保健科)和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纳入标准者7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以四虫片联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观察周期为8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
研究背景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过去十年其发病率增加了50%,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男性,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
桦木酸是一种五环羽扇烷型三萜,是潜在的抗癌、抗肿瘤药物前体。植物中桦木酸含量低,远不能满足当前的研究需求。耶氏解脂酵母是一种产油酵母,能够积累大量储存疏水性化合物的脂质,为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充足前体。因此,耶氏解脂酵母是生产疏水性化合物的理想细胞工厂。然而,当前工程化微生物合成桦木酸和相关三萜研究的系统性相对不足,桦木酸和相关三萜化合物在微生物中的产量仍然很低。本研究采用多模块代谢策略系统性改造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与各个行业不断融合,使得数据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中国也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数据本地化要求。数据本地化要求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挑战,也要求公司进行
目的:探讨尿亲环素A(CypA)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及其在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中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
滚磨光整加工技术是一种普适性很强的旨在提高零件表面质量、改善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基础制造工艺技术,已在传统制造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广泛使用。国际权威专家Cariapa指出,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有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及汉语被列入俄罗斯外语考试科目,俄罗斯民众
[目的]:了解EB病毒感染与HSP的关系,提高对过敏性紫癜患儿EBV感染的重视,以进一步探讨HSP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