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和儿茶酚胺单细胞释放的电分析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理学的研究中,单细胞层次进行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释放的实时动态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单细胞安培法(Single-Cell Amperometry)因为具有高的时间分辨率和在单细胞层次的可操作性,因而特别适合在单细胞层次神经传递的研究。然而,目前这方面的工作绝大多数是针对于单胺类递质的研究,研究范围存在较大的局限。迄今为止,抗坏血酸在单细胞层次释放的研究大多数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来实现的。但是由于该方法时间分辨率较差,无法实现释放动力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对于神经递质(例如,单胺类递质)的囊泡释放的研究过程中,同一物种但性别不同其分泌行为是否存在差异,尚没有定论。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  (1)利用碳纤维为电极的单细胞安培法,选择性地记录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内源性抗坏血酸的释放。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电极在弱碱溶液中电化学处理后,可以实现抗坏血酸在低电位下(0.0V vs Ag/AgCl)的电化学氧化,进而实现其在其它物质(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共存情况下的选择性测定。基于此,我们成功直接观察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内抗坏血酸的囊泡释放过程,并且发现这种释放过程与经典的囊泡传输机制类似,具有细胞外钙离子的依赖性。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我们还定量分析了抗坏血酸囊泡释放的动力学过程。  (2)利用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为模型,在单细胞层次研究了来源于不同性别物种的细胞单胺类递质的分泌行为。嗜铬细胞因为起源于神经嵴,具有与交感神经相同的起源。同时,嗜铬细胞又是一种内分泌细胞,可以通过囊泡传输途径释放儿茶酚胺进入血液循环参与应激过程。通过培养雄性和雌性大鼠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我们记录并研究了两种性别来源的嗜铬细胞的分泌动力学。结果发现,雌性大鼠来源的嗜铬细胞囊泡释放要比雄性的快,但是平均释放量却低于雄性。这种差异可能是细胞内外钙离子的共同参与而引起的不同。进一步实验表明,在两类不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钙离子通道以及囊泡释放过程相关蛋白SNAP-25在转录水平也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性别差异而引起的分泌行为不同的可能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对不饱和C-X键(X=O,N,S等)的亲核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十分重要的反应。其中,过渡金属-碳活性物种的形成与转化是实现上述反应的关键步骤。不同
该文综述了高分子共混与接枝改性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动态硫化技术在弹性体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大宗高分子PVC的接枝改性研究,提出了该学位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采用动态硫化技
该论文以结构较为简单,稳定的小比表面氧化物材料为载体,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氧化物和盐类在其表面的分散容量,分散态结构和化学性质,为有关的低比表面催化剂提供参考数据,为深
香烟滤棒对香烟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香烟滤棒的丝束甘油雾化喷涂原理,设计一种采用基于PLC的甘油雾化喷涂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PLC作为主控制器,由压力变送器、流量计、分
脂肪族聚酯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然而,常用的脂肪族聚酯没有反应性侧基官能团,难以进行化学修饰或改性,因此,近年来,带有侧基
该论文《稀土氨基酸配合物的合成、波谱和质谱表征及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联用技术用于稀土形态分离分析的研究》主要的工作是合成若干个化学成分确定的氨基酸
笔者就从教十余载的经验谈谈自己对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些认识。  一、保证课前准备工作充分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学生方面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学生对每节数学课前的预习,“预习是指南针,没有预习就没有方向”。我们作为教师都有体会,理科性质的学科很少学生预习,似乎预习都是语文或外语,所以作为数学教师更要指导学生学会数学的预习环节,所谓数学的预习并不是要学生把例题、课后练习都能做对,那就太苛
光学传感器近年来发展之迅猛让科学研究者措手不及,在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凡的应用前景。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论文构建及应用了较新型
二氧化碳重整甲烷反应可将对环境有害的温室气体CH和CO转化为适用于某些重要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低碳氢比合成气,该反应还可用于能源的存储和传输,因而受到广泛重视.该文针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