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扰流螺旋线圈的复合结构强化微细通道对流传热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器件向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其工作时热通量不断增加,对散热器的冷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方法,微细通道散热器因其结构紧凑、冷却液少和功耗低等优点,成为了当前微型器件散热的研究重点。然而,由于较厚的热边界层,传统的平直微细通道散热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苛刻的散热要求。插入物扰流元件如螺旋线圈能有效诱导旋流和涡流的形成,促进通道内冷热流体的混合,在常规通道中被证实是一种高效的强化传热装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细通道内的传热性能,本研究尝试在微细通道中添加扰流螺旋线圈,并探究基于扰流螺旋线圈的复合结构微细通道的流动和传热性能。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螺旋线圈与扭带复合细通道的对流换热研究。设计和加工了一种矩形螺旋线圈与扭带复合结构,以蒸馏水为工质,探究该结构对细通道内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借助数值方法分析该复合结构细通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此外,为降低通道整体压降以及提高复合结构的综合性能,还考察了分段的复合结构。结果表明,螺旋线圈与扭带复合细通道具有优越的传热性能和综合性能。螺旋线圈能诱导旋流,促进流动混合,而螺旋线圈与扭带的复合加强了通道中心流体的扰流,进一步增强了细通道内的旋流强度,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细通道的传热性能。总体而言,螺旋线圈与扭带复合的最大传热性能是光滑通道的4.83倍。采用分段扭带与全长螺旋线圈复合的细通道能在可接受的传热性能损失的前提下,减小摩擦阻力损失。(2)螺旋线圈与波浪形凹穴复合微通道的对流传热数值研究。针对波浪形凹穴产生的层流滞留区问题,引入螺旋线圈,以提高凹穴内部的流动混合和提升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螺旋线圈的插入,诱导了旋流,提升了波浪形凹穴处的涡流强度,促进了冷热流体热量交换,有效提高了通道的传热性能。在研究的雷诺数下,相比于无螺旋线圈的波浪形凹穴微通道,带有螺旋线圈的波浪形凹穴微通道传热性能最大提升了98.7%,综合性能最大提升了29.3%。
其他文献
随着微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微细尺度器件或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得以大幅度地提升。然而,其运行时所产生的热负荷也进一步增加,以至于简单结构的微细通道热沉已无法满足其更高的散热需求。因此,进一步强化微细通道传热性能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课题采用数值方法研究直肋片和纵向涡扰流元件强化微通道单相流体对流传热,以及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扭带扰流元件强化细通道两相流动沸腾传热及抑制沸腾不稳定性。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
学位
分布式能量熵理论指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入物联网时代,由于布线的复杂性和储能电池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大型集中式发电可能无法满足物联网中广泛分布的传感器的电能需求。因此利用摩擦纳米发电机从环境中俘获机械能并为传感器供电是物联网时代供能的理想方案。再生制动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制动过程中多余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现有的再生制动系统大多是基于电磁感应的发电机,研究指出,在低频微幅的机械输入下,摩擦纳米发电机
学位
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电子器件,柔性可拉伸电子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承受较大形变的优势,使其能适应复杂且恶劣的应用场景。可以预见它们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用于人机交互(HMI)的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柔性机器人、柔性显示器等。然而,作为柔性电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柔性的、可拉伸的导体面临着容易发生机械损伤、信号迟滞和制造工艺复杂等问题,这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学位
能源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几千年来,传统的化石能源为社会生产带来了财富,但与此同时,能源转换效率低、能源储量有限,使能源危机步步逼近,不合理开发利用也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寻找清洁高效的发电和替代能源已成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和方向之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可将40%以上的燃料能量转化为电能,并且工作噪音低、寿命周期长、燃料灵活性高、排放更
学位
中红外波段在红外成像等遥感探测领域应用广泛,红外成像质量与窗口的透过光通量直接相关,凸面窗口因其具有大视场角的优点而常应用于红外成像系统,由于入射光在中红外凸面窗口表面的反射较强,给成像质量带来了挑战,对其进行抗反射处理是必要的需求。而蒸镀抗反射膜工艺繁杂且波长带通有限,传统制备亚波长抗反射结构方法存在凸面窗口表面制备困难、成本高以及制作效率低下等缺陷,所以需要一种可以高效高质量地提升凸面中红外窗
学位
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是当今全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之一。为此,在内燃机领域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求新型的燃烧方式和清洁的代用燃料。基于我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储量国情,煤基合成柴油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我国对柴油等燃料的依赖,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柴油替代燃料。虽然煤基合成柴油的实验很多,但关于它的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的研究鲜见报道,这不利于对煤基间接柴油燃烧和排放机理的
学位
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技术是一种高能量激光熔化粉末材料,并逐层递增凝固成型的制造技术。该技术具有灵便、客制化、成形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迅速制造。但是,单激光LPBF制造技术成型效率低,在加工尺寸上也存在极限性。大幅面金属LPBF加工技术发展出多激光并行打印技术,可克服单激光LPBF的局限性。随着产业需求日益增加,多激光并行打印将成为
学位
通过开发高效环保的润滑油降低低速、重载条件下运行的大型工程机械的摩擦损失是工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机类富勒烯-二硫化钨(IF-WS2)作为一种层状空心封闭结构三维材料,因其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及优异的各项特性而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IF-WS2材料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和减振特性,因此,IF-WS2拥有极高的潜力成为重载边界润滑条件下大型工程机械系统的高效润滑油添加剂。本文以IF-WS2为对象,研究了其
学位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船舶内燃机的频繁使用不仅加剧了化石能源的消耗,而且造成了大量污染物排放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鉴于船舶发动机排气能量的巨大回收潜力,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回收这部分能量对于提高燃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确定热源回收条件后,依照提出方案、评估方案和优化方案的顺序开展相关研究。首先,以一台型号8S90ME-C10.2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为目标对象
学位
无机离子是农作物植株生长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获得离子吸收动力学特征参数可以为作物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提供动力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常规动力学特征参数的获取通常采用人工取样方式:先通过光谱法或色谱法对溶液中离子浓度进行离线测定,再根据离子耗竭法反演。其过程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为此,本文研发一款基于离子选择电极法的离子吸收多参数检测系统:先通过二电极测量体系结合离子校正与测量模型获取水培液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