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中“见义勇为”类新闻报道研究--基于2006--2018年网易新闻报道素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义勇为这一传统道德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负面因素的挑战。距离“彭宇案”的发生虽然已经过去十二年,有关当年这一案件的事实真相也早已真相大白,但自此以后有关“扶不扶”的讨论却从来没有停止,这不仅成为萦绕在国人心中的道德难题,也成为考验当下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试金石”。自“彭宇案”后,从2006年到2018年,“小悦悦事件”、“郑州李凯强案”、“天津许云鹤案”、“淮南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等等案件都先后把见义勇为的相关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从而引发了一场有关道德信仰的讨论,此类新闻事件的出现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在众声喧嚣的今天,各种新闻的真相总是欲盖弥彰,离我们忽近忽远。因此,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去解构和研究这一类新闻事件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基于对见义勇为类新闻事件的持续关注和对此类新闻媒体所用框架的好奇,本文选取见义勇为类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课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易新闻平台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以2006年至2018年这十二年间的见义勇为类新闻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对1965篇有效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在框架理论的视野下,结合刻板印象,新闻专业主义等理论对研究课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从新闻报道框架和人物框架的角度对见义勇为类新闻的文本以及新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总结此类新闻的报道框架和人物框架的具体特征。最后对此类新闻的框架形成因素做出探析,并试图对见义勇为类新闻的框架提出一些反思性建议。从研究发现来看,本文从见义勇为新闻报道数量、新闻体裁、新闻报道主题、新闻报道基调、消息来源以及新闻转载来源等等角度进行报道框架的建构,从整体上分析得出网易新闻频道见义勇为类新闻的报道框架具有追逐热点争议事件、偏重冲突性塑造、议题设置偏向负面、消息来源偏向一方、问责反思报道叙述单一存在简单归因现象以及报道具有很强倾向性等等特征。另外在见义勇为类新闻人物框架方面,本文从人物性别和年龄特征以及人物形象描述的角度对报道的人物框架进行了建构,分析得出见义勇为类新闻人物框架具有塑造先进典型式人物容易加深人们固有的“刻板印象”以及“污名化”老人群体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媒体自身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受众需求因素三个角度对见义勇为类新闻框架形成的原因做出了阐述,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本文也、从媒体的正面导向和新闻真实性的关系、新闻专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两个层面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建议。
  本文从框架理论出发对见义勇为类新闻的报道框架和人物框架做出了分析,也得出了一些原创性的研究结论,对于我们理解媒体建构见义勇为类新闻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本文研究深度不足,对见义勇为新闻的研究还比较粗糙,在方法的使用上只是采用了内容分析方法,应该结合文本分析方法对新闻样本做出更加细致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体现出对见义勇为类新闻话语分析的全貌。另外在类目的建构上,本文应该更加严谨细致,部分类目的建构仍需要进一步的斟酌。这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修改。
其他文献
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电影,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历史传承和中外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成绩并不十分乐观。  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社交媒体数据挖掘,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电影的主情绪。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形式、传播过程来分析情感反馈影响因素,并运用决策树的方法深入挖掘影响因素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学位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媒介记忆也一直是巩固国家政权合法性、培养公民爱国情感的典型素材。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抗日战争的记忆权力不再只由政府掌握,而是过渡到与民间大众的合力中。官方记忆的权威性由此受到冲击,甚至是被重写和篡改。因此,研究互联网时代里民间记忆社群如何书写抗日战争的媒介记忆,是一个亟待关注的时代议题。  所以,本文聚焦于“抗日战争”这段重要的民族历史记忆,
学位
作为我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及基于数字出版发展的知识服务已成为出版业的创新点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知识服务已是大势所趋。本论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系统梳理国内、国外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现状,查摆我国专业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间存在的差距,强调指出我国专业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发展知识服务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专业出版社发展知
边缘身份是身份研究中的特殊关注群体,城市边缘身份则是体察城市群体身份结构变动以及秩序关系的切人口。虽然边缘身份的建构基础,依然是自然条件、生理条件等相对稳定的因素,但是,大众媒介作为意义建构的平台,它在边缘身份的建构和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身份建构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途径。  本研究从福柯的权力与话语理论出发,将上海市外卖骑手作为具体的实证研究对象,对城市边缘身份在媒介话语中的建构缘起和过程
学位
昆曲作为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并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本研究从昆曲受众的视角出发,采取案例分析法与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昆曲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在现代家庭中的传承路径与方式,以及昆曲能否为现代家庭的成员建构起身份认同、重构家庭的亲密关系。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阐述昆曲的发展历史,并通过对昆曲经典剧目
学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方式。可视化的出现带来了新颖的呈现形式,也影响了人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数据新闻以数据为新闻来源,以可视化为呈现方式,是这两种热潮下的产物,是顺应时代的浪潮,也是媒体内部变革的需要。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数据新闻在新闻实践中迅速占得一席之地,可视化的呈现形式也因其利用人们对图像的快速识别能力减轻受众认知难度而备受瞩目。这种生产方式的变迁必然会在
学位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纸质媒体转向了更丰富的媒介。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纷纷设立“两微一端”,以期扩大传播范围,更好地实现信息发布和民生服务功能;纸质媒体也纷纷开始向新媒体转型,尝试在多个平台,引入多种媒介,走媒体融合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政务新媒体不断推陈出新,紧跟时下热点积极引导舆论、提供信息,在形式上也不断尝试,吸引用户关注;但与此同时,也有部
学位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超载、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拓展了人们获取和阅读信息的可能性边界。随着中国经济成熟化,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人民总体文化消费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创作者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视频网站等平台试水“自媒体”,大量消费者为视频、图文、音频、直播等形式多样的知识产品付费,知识付费正在成为大众生活的关注焦点。  著名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在知识付费行业以财经领域为细分,经过多年耕
学位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二十年的大发展,大众投资者的高涨热情和专业金融素养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投资者教育工作亟待强化。财经媒体作为资本市场和中小投资者的链接者,在发挥投资者教育作用上具有天然优势,同时作为社会的瞭望哨、守望者,我国财经媒体理应在投资者教育这一领域承担重要的职能和责任,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这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对媒体树立公信力具有更为实际的意义。  本文研究三大证
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播的研究文献虽然在不断增多,但是从传播效果研究出发,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播的综合性探究十分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一种动态的、活态的传承,最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形式主要以人为载体进行口传心授、收徒授友为主。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被发掘于广大县域的草根文化,其本身具有层次水平较低,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