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研究

来源 :北京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新产品的开发对于一个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对新产品开发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表明,新产品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产品本身,还取决于企业对新产品开发的管理。当前,我国对如何评价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人将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做为本论文的研究选题。 本文以菲利普·科特勒的新产品开发决策过程为基础,建立了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评价模型。以这两个模型为基础,利用社会科学研究中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候选指标进行了筛选和确定,建立了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由专家调查提纲和问卷组成的标准量表,通过调查多家具备成功开发新产品经验的制造和服务企业,建立由保健性指标、激励性指标和歧异性指标三类指标构成的企业新产品管理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保健性指标是企业能够顺利开发新产品的基本保证,是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条件。激励性指标能够提高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的概率,同时降低新产品开发风险。歧异性指标是描述各企业之间差异的一组指标。如果企业能很好地利用这个指标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外,本文提出了评价模型自适应的管理模式,为企业自己对其新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提供一种思路。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是: (1)依据科特勒的新产品决策过程模型,把新产品开发系统分为模糊前端、商业分析和产品开发,试销和商品化三个阶段进行研究。与学者提出的新产品开发系统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个子系统有所不同,并更具可操作性; (2)以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为对象,建立了由市场和顾客信息,内部资源约束和组织基本特征三大部分组成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模型: (3)利用文献研究、专家调查和问卷调查,以理论模型和评价模型为基础,创建了由保健型指标、激励性指标和歧异性指标三部分组成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4)建立了一套由专家调查提纲和问卷组成,筛选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的标准量表,为企业以后的新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提供一套工具。同时,提出了评价模型自适应的管理模式; (5)提供了一套在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阶段就选择新产品项目的筛选准则。 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9家企业的访谈,确定了40个候选评价指标。再进一步,通过访谈10多位专家,向34家企业发放124份问卷并有效回收问卷83份,最终筛选并确定了各类评价指标,据此得到了相关的指标体系。本文主要得到了以下六个结论: (1)文献研究、企业管理者访谈和专家调查,均证明了评价指标由市场顾客信息、内部资源约束和组织基本特征展开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以此展开的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 (2)通过对10位专家的调查研究,得到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的17个保健性指标。 (3)建立了一套由专家调查提纲,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的调查问卷组成的评价指标筛选量表。克朗巴赫α系数说明该自行设计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因指标的分解规范,具备良好的结构,而预调研问卷又多次征询专家意见并改进,问卷的效度也较高; (4)分别得到了制造业、服务业由保健性指标、激励性指标和歧异性指标组成的新产品开发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以评价模型为基础设计的。其中,各个指标的权重是通过计算与各指标相关调查数据的均值和方差得到。 (5)得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相同类型的认可度无显著差异的指标; (6)建立了自适应模式和新产品筛选方法。参考自适应理论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自适应模式,为企业新产品管理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奠定了基础。根据由三大类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筛选出直接跟单个新产品开发相关的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在新产品模糊前端阶段就进行产品的筛选。
其他文献
通过新闻媒体加强作者、编者、读者间的沟通,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区别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的单向传播路径和板着面孔说
期刊
目的通过建立宣威地区非小细胞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探讨阻断Wnt-1信号传导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1只重量16~18 g的荷瘤小鼠分为三组:空白组(n=7)、对照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加强下岗职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