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菌糠的组成特征及氧化解聚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yangkai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由此产生的菌糠年产高达2000万t,但菌糠的有效利用长久以来未得到解决。含水率高、重金属含量高和极易滋生霉菌等缺点严重阻碍了菌糠的开发利用。如能作为化工原料获取高附加值含氧化学品(OCs)具有较大应用前景。而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组成结构是菌糠高效利用的重点,探索温和条件下菌糠中一些化学键断裂选择性生成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是实现其高附加值利用的关键。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及过氧化氢/乙酸酐(AHPO/AAH)温和氧化组合的两步降解法,借助多种精密分析仪器深入研究了木耳菌糠(SAAS)中有机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利用相关模型化合物、标准品及SAAS超临界萃余物(ERSAAS)研究了SAAS温和氧化降解机理及历程;尝试了以聚酰胺为填料的氧化可溶部分(SPs)的柱层析分离,探索从菌糠中获取OCs的可行性方法。
  本文对SAAS配方材料——柞木屑(OWSD)和麦麸(WB)也进行了萃取和氧化解聚组合的两步降解法,希望通过比对更充分了解SAAS的组成结构。运用FTIR、XRPES和SEM测试技术直接表征了三个样品,获取了样品中有机质官能团组成、表面元素形态和显微组织性貌等信息。结果表明样品中都含有羟基、甲基(亚甲基)、O-糖苷键和羰基等官能团,表面的O和S主要以C–O-、C-OH、C=O、氨基氮、胺基氮和吡咯等形态存在。采用的二步降解法可将SAAS、OWSD和WB中的有机质几乎全部转化为可溶有机小分子。高渗透性的超临界CO2流体夹带着石油醚(30–60℃)、二硫化碳、甲醇、丙酮和等体积丙酮/二硫化碳混合溶剂渗入至生物质的内部,高效地将样品中游离的和以弱非共价键结合的小分子化合物析出,多种具有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结构特点的酚、苯甲醛、呋喃酮、吡喃酮、芳酸、糖和糖苷类化合物析出。总萃取率分别为12.3%、15.6%和19.8%,甲醇辅助下的萃取率最高。AHPO/AAH温和氧化能够破坏生物质中-C-O-桥键,更易作用于芳碳破坏芳环,SAAS、OWSD和WB萃余物的总降解率分别为89.1%、79.7%和81.5%,降解主要发生在第一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萃取物和SPs中共检测到657种化合物,分为烷烃、烯烃、芳烃、醇类、酚类、醛类、酮类、酯类、羧酸类、糖和糖苷类(M&Gs)、含氮类有机化合物、含硫类有机化合物和呋喃类化合物。萃取物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为正构烷烃、醇和酯。N和S分别以多种形态存在。SPs中主要组分为羧酸,还有少量的醇、酮和M&Gs。通过详细分析萃取物和SPs中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并结合FTIR和XRPES的分析,推测SAAS组成结构中含有丰富的C15-C38的烷烃、C16-C25的脂肪醇、烷酸酯和少量的带3-4个苯环的芳烃、酚、醛、酮、羧酸等游离态组分以及由D-核糖、鼠李糖、葡萄糖、果糖、塔罗糖和甘露糖等糖元组成半纤维素和具有较多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及2-4个亚甲基连接的苯环结构组成的木质素以及由β-D吡喃葡萄糖组成的纤维素构成的骨架结构。
  通过分析模型化合物的AHPO/AAH氧化降解产物可知,该氧化剂可有效导致D-木糖糖单体开环并断裂;能破坏愈创木酚芳环结构,甚至可破坏菲和荧蒽的稠环,最终得到小分子羧酸。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标准品的AHPO/AAH氧化降解率分别为8.3%、98.6%和82.1%。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都经历醚键断裂、单糖开环、断裂或重新成环,生成醇、呋喃酮、吡喃酮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值得注意的是纤维素降解会发生低聚糖直接开环、断裂和重排等反应,生成碳原子数C7-C12的脂肪酸。AHPO/AAH可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芳环,不仅获得来自芳环侧链的一元脂肪酸,还能获得芳环间-(CH2)n-连接的二元脂肪酸和三元脂肪酸,甚至能够氧化苯环结构,进而生成一系列芳酸化合物。根据不同时间段取出的氧化产物化合物分析可知,ERSAAS骨架结构依照侧链、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纤维素顺序依次降解,并在降解过程中伴有降解产物的分解、聚合和环化等反应。
  AHPO/AAH氧化降解生物质可得到较高收率的OCs,但OCs中包含的化合物组成复杂,相对含量低,故其后续的分离和纯化是从生物质中获取高附加值OCs的关键技术。采取聚酰胺为填料的柱层析分离技术,依次用石油醚、不同体积比的石油醚/二硫化碳、二硫化碳、不同体积比的二硫化碳/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作洗脱剂,对SAAS全组分进行了11级分离,共分离出“2-乙酰氧基-3-羟基丁二酸、核糖醇、酒石酸、2-甲基-2-丙烯酸-1,2-乙二基酯、丁二酸、乙酰氧基乙酸和二氢-2,5-呋喃二酮”等7种有机物纯品,进一步验证了生物质通过温和转化制备OCs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是其功能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是化学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一般认为通过有机-无机酸碱调控pH值是纳米材料形貌改变的常用手段,但多级形貌的形成机制仍待明确。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有机酸碱分子结构与纳米形貌调控的主要驱动力、协同作用及生长机理之间的关系,成功制备了纳米花、异质结、十字交叉等多级结构,研究了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和电催化析氧反应(OER)等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明确了形貌与性能间的相互关
学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具有低成本、低污染且可高效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优点而被广泛研究。深刻理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对提高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染料分子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染料被用于捕获太阳光并进行界面电子转移,针对染料敏化剂进行合理地结构修饰能有效的提高电池效率。理论计算可预测实验并辅助实验,并从原子细节揭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机理并表征不同组
学位
大型风电场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为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和公共电网连接的第一落点,是检测风电场电能质量的重要节点。受风剪切和塔影效应的影响,在风电场PCC将会产生一组强制周期性窄频带内紧密频率低频振荡功率和电压波动(Forced Cyclical Closely-Frequency in Narrow-Band Low-Frequency Os
学位
本文以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和Ba Zr_(0.1)Ce_(0.7)Y_(0.2)O_(3-δ)两种电解质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三种设计策略,分别设计和制备出不同晶粒尺寸的LSGM电解质;在LSGM的A位掺杂Ba~(2+),制备出La_(0.9-x)Ba_xSr_(0.1)Ga_(0.8)Mg_(0.2)O_(3-δ)电解质;在BZCY中引入少
学位
随着对锂离子电池开发的深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研究开发资源丰富的低成本高容量的环保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为研究目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索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位于元素周期表第26号的铁(Fe)元素为3d过渡金属,具有多种氧化态(Fe~(2+),Fe~(3+)和Fe~(4+)),其地壳丰度为6.3%,宇宙丰
学位
随着5G通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器件小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低能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相多铁材料由于同时具有铁电性和铁磁性,且两种铁性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调控,现已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热门研究方向。单相多铁材料在传感探测、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具有室温低磁场磁电耦合效应的多铁Z型六角铁氧体Sr_3Co_2Fe_(24)O_(41)(Sr
学位
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在现代电子对抗中的广泛应用,具备高频、小尺寸、低损耗等特质的微波器件成为微波、毫米波技术的研究重点。微波环行器是Transmit/Receive(T/R)组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器件,而传统环行器需内置尺寸较大的永磁体来提供直流偏置场,以致收发系统难以实现整机的小型化。单轴六角铁氧体具有大的磁晶各向异性和高饱和磁化强度等特性,基于单轴六角铁氧体设计制备的微波环行器具备自偏置场,无需
学位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器件单位面积的存储能力也随之快速提高,目前已接近物理极限。为了获得存储密度更高,读写速度更快以及能耗更低的存储器件,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新一代的存储介质,例如具有磁电耦合的多铁性材料、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全息存储、受拓扑保护的磁性斯格明子(Skyrmion)等。其中以多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的非易失存储器可实现亚纳秒级的翻转速度及超低的功率损耗,且具有可大幅提高存储能力的四
学位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电子设备在变电站广泛应用,变电站功能运行呈现网络化,使变电站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变电站中各项功能的稳定运行受到了信息网络传输过程诱导的通信时延不确定问题的影响,甚至当网络被外界攻击时,变电站功能将发生故障,严重危害电网安全运行。  目前电力系统研究中考虑的网络通信时延大多数从仿真或实际数据统计两方面出发,对
发展能源存储与转化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是开发可持续新能源及其应用于锂/钠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的关键所在。目前,传统的电池负极材料存在容量偏低以及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发展的需求,而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制氢技术需要贵金属催化剂,难以低成本大规模推广使用。近年来,一种基于三维(3D)自支撑结构构建的纳米阵列结构(NSA)及其纳米复合电极材料具有电化学活性高、稳定性好和组分可调等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