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和雍菜间作的生态效应及其促进水稻吸收硅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作是一种优良的生态农业模式,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和控制病虫害有显著的效果,但以水稻为主的水田间作研究还很少.我国很多地区稻田都缺硅,硅对水稻而言是必需元素,缺硅将会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在间作条件下,关于水稻硅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水稻(Oryza sativaL.)和雍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研究对象,探讨两者间作系统中的生态效应以及促进水稻吸收硅的内在机理.本研究先是选择两个传统水稻品种(黄华占和桂农占)分别与雍菜进行连续2年(2012,2013)4季的大田试验(水稻与雍菜4∶2间作),研究两者间作对系统生产力、养分吸收和病虫害控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水稻品种(黄华占)与雍菜进行不同间作比例(2∶2;3∶2;4∶2)的2年(2014,2015)4季的大田试验,重点研究不同比例的水稻和雍菜间作系统中的种间关系以及对水稻硅、氮营养和水稻病虫害控制的影响;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控制实验,深入研究水稻和雍菜间作促进水稻吸收硅的内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
  (1) 通过4年8季的大田试验,发现水稻和雍菜间作对水稻株高没有影响,但是显著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且随着水稻行数比例的减少而增加.水稻和雍菜间作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但降低了雍菜产量.水稻和雍菜间作在所有季节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 1,表明两者间作能够提高系统的综合生产力;仅从土地当量比(LER)来看,水稻和雍菜3∶2 间作模式最佳(LER 达 1.06~1.20).通过考察水稻的产量性状,表明水稻在间作条件下产量提高主要是由于增加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并提高了结实率.此外,在水稻和雍菜间作系统中,水稻相比雍菜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尤其在早季其竞争优势更明显.
  (2)田间调查表明,水稻和雍菜间作能有效降低水稻纹枯病和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率.与水稻单作相比,间作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早季达33.2%~50.6%,晚季达17.3%~34.9%;而间作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早季达 33.6~43.0%%,晚季达52.8~58.2%.表明该间作体系对于化学减量化和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3)在大田试验中,水稻和雍菜间作显著增加了水稻对硅和氮的吸收量以及成熟期水稻叶片中的硅含量,但是并没有增加水稻叶片中的氮含量,甚至在成熟期略微低于单作,改善了水稻的营养组成,尤其晚季效果更明显.此外,水稻和雍菜间作略微增加了土壤有效硅,铵态氮和速效钾,但该间作体系不会影响土壤的全量养分.
  (4)水稻和雍菜间作能显著提高水稻植株的硅含量,是由于两者间作其根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可有效促进水稻吸收硅,且这种作用随着与雍菜间隔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其机理具体表现为间作诱导水稻根部与硅吸收相关的转运子基因(OsLsi1,OsLsi2)和茎部与硅转运相关的转运子基因(OsLsi6)上调表达;并且间作增加了土壤硅的有效性,与水稻单作相比,水稻和雍菜间作大幅度增加土壤水溶性硅含量(增加率达168.1%),而水溶性硅可供水稻直接吸收.
  (5)在土壤硅有效性上,水稻和雍菜间作降低了土壤的 pH 值(盆栽实验降低0.17个单位).随着土壤pH下降,土壤活性硅会溶解释放出水溶性硅;与水稻相比,雍菜根分泌液有利于增加土壤水溶性硅,其中pH环境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有机酸的作用,因为水稻根分泌物中的有机酸含量远高于雍菜.
  (6)有机酸对土壤中硅的形态变化具有显著作用.有机酸能将土壤固相中的水溶性硅萃取到水溶液中,更方便作物吸收;在有效硅较高的土壤(钙质土),除了草酸,其它有机酸都能溶解体系中的土壤无定形硅和土壤活性硅,来增加水溶性硅含量;在有效硅较低的土壤(酸性稻田土),绝大多数有机酸都能溶解体系中的土壤无定形硅,来增加土壤活性硅和水溶性硅含量.此外,不管是钙质土还是酸性稻田土,柠檬酸对增加体系中水溶性硅含量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水稻和雍菜间作是一种可行的稻田生态种植模式,在增加作物产量的同时,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水稻和雍菜间作能促进水稻吸收硅这一结论对于水稻生产将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下半叶,在西方诞生了一种复风格的音乐创作理念。其最早是由作曲家施尼特凯于年提出。其特点是将多样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通过技术手段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整体上既有不同音乐风格材料的引用,又可以将不同的创作技法相结合,并通过多种音乐风格的并置对比形成音乐发展的主线,从而体现出作品的实质意义。  本文以笔者创作的室内乐—弦乐四重奏《梦》为研究文本,通过理论的阐述及作品文本的分析,对作品当中所出现的复风格
学位
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为女性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当代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追求个性、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导致青年女性着装形象的多元化、丰富化。女性的着装形象是女性形象的外在表现,着装特征表现了人想要呈献给他人的形象,一个人的着装特征往往表现了个人的性格、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所以青年女性着装特征与自我形象的构建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  着装形象是反映青年女性内心的外观符号,它真实地
学位
何为“8”字形发展?“8”字:上大、中紧、下宽,笔者以对“8”字形态的引用,对洪湖吴氏汉绣的“过去时”繁荣、“现在时”瓶颈、“将来时”拓展,这三大问题进行系统理论研究。走“8”字形的吴氏汉绣新拓展之路对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的荆楚文化来说绝非因为应付市场压力,而是切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当前必须率先并能执行刺绣工艺发展的是占中国绝大部分资源的城市。另一方面,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学位
自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关于西兰卡普的保护与传承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对于西兰卡普艺术特征与传承的研究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而从西兰卡普的地域分布来看,不难发现西兰卡普分布区域正好是处在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界区域,该地区也正是巴楚文化的流行区域。因此,本文从西兰卡普的巴楚文化历史溯源出发,立足于史料记载和巴楚文化特征,通过西兰卡普中体现出的热烈奔放的浪漫风格、朴拙的
学位
服装表演舞台设计是表现服装发布主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服装作品发布风格最直观的的体现。舞台设计是通过灯光、布景、道具、音响等视觉元素运用的引人注目来实现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随着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文化和我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概念思维的时代的到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方面,舞台设计面临显著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并给它更大的发展空间。从80年代的引进到经过30多年的良好发展,我国的
学位
服饰的传承在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也对各社会角色的精神与面貌呈现出差异化的视觉形象,各社会角色间的形象与服饰塑造的关系互为表里,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对社会重要角色之一的女性公众人物的关注及研究,是对女性研究领域的重视和补充,也为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  本课题将女性与公众人物结合,选取女性公众人物为研究对象,探讨审美与形象管理方面较突出的女性公众人物的形象,
当代中国的服饰对于传统服饰文化的表达缺乏影响力,在服饰的主体表达层面一直是以西方文明为物质体现。贯穿于上下五千年各个历史时期的衣冠服饰文明,以一种物质形态演绎着“文化”。在历史的风云变迁、物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文明的进步等这些大的格局一一在服饰历史演变中呈现出来。在服饰上如何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来表达、体现传统文明是目前中国服饰设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明代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历史朝
学位
本文拟从服装表演的构成要素为突破口,通过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表演诸多要素的影响来具体分析,继续探寻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表演产生的深层次的影响,希望服装表演作为表演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能够在现代艺术、社会的长廊里拥有更加绚丽的未来。  首先,本文从研究时装秀的定义开始,了解服装表演的理论基础、独特的属性,然后回到过去,探索时装秀的起源,繁荣和流行。服装表演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集合了服装设计、音乐鉴赏、舞台设计
学位
进入21世纪,随着武汉经济的快速崛起,各类武汉本地的优质商品逐步走进全国的市场,同时武汉地区服装品牌的也随之进入国内市场,由此武汉本土的品牌服装文化意识才开始萌芽。虽然武汉己经成为我国服装生产的重要基地,生产服装的总量庞大,但单件价值水平低,世界性的品牌几乎为零。品牌对市场的号召力不足,品牌运作方法的欠缺,这些都是我国服装产业的薄弱环节。所以目前武汉服装产业欠缺的不是质量和数量,而是前瞻性的品牌战
学位
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Cobb,1893) Thorne,1949]是一种毁灭性的迁移内寄生植物病原线虫,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严重危害粮食作物、果树和蔬菜等重要经济作物以及观赏植物等,是造成世界香蕉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该线虫的防治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施用杀线剂是目前普遍采用和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杀线剂等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