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以叶辛《客过亭》、梁晓声《知青》与韩少功《日夜书》为中心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现象研究,是窥探现代化影响下人类精神和时代特征的一个契机,在新世纪知青作家的笔下,“知青怀旧”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怀恋情绪的表达,也是知青作家们历史观念、时代认同和文化价值取向等的体现,更是一代作家对现代化进程下人性塑造和精神重建的努力思索。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新世纪整个社会的“怀旧热”现象入手,确认选题并明确论文研究的意义,即通过研究叶辛、梁晓声、韩少功新世纪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来探讨知青小说在新时代语境下所隐含的作家历史观、文化取向、社会立场、对新旧时代的认同问题等。第二部分分四章。第一章以新世纪为分野,分别论述八九十年代知青小说中的怀旧书写和新世纪知青小说中怀旧书写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趋向,从宏观角度对知青怀旧书写的渊源和变奏过程作历史的梳理。第二章和第三章则以微观视角,分别以叶辛《客过亭》和梁晓声《知青》为中心,分析成功知青代表与失落知青代表对知青经验的想象书写,以精英知青写作为代表的《客过亭》中老知青“归去来”后明显的忏悔意识体现出知青作家自觉的反思精神;但这种忏悔是建立在对城市身份的自觉体认基础之上的,而且小说因其对怀旧消费市场的过度迎合导致媚俗化。第三章梁晓声以失落知青代言者的身份,对知青经验进行了美化。通过梳理梁晓声早期知青小说对代价问题的追索到《知青》中温情化怀旧方式的转变,来探讨梁晓声新世纪知青小说的得失,梁晓声在《知青》中对文革历史的简单化、温情化处理,及对纯美人性的追求和塑造,带有另一种媚俗倾向,并使小说陷入一种怀旧的误区:怀旧承担了某种道德宣传功能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历史和苦难的忘却。第三章突出怀旧之围:对韩少功《日夜书》的解读,第一节从小说碎片化的形式和去历史化的内容两个角度论说其“爱恨交织”的知青记忆,这种暧昧和复杂一是体现在知青人物性格塑造的多面性,二是作者对知青历史评价态度的含混;第二节则关注韩少功笔下另类知青的命运起伏,他们在两种历史语境的夹缝中生存,一方面在极端环境下保有生命的韧性和活力,而在新时代的温室里则无法适应,表明了作家对知青现状的同情;第三节把握作者在小说中有关现代化弊病的思考,结合韩少功寻根乡土的理念,将《日夜书》看作是韩少功立足现代性思索而成就的一部精神寻根之作,这是他的突破所在。第三部分为结语,作家们对文革的态度从批判到怀念,知青运动本身已经被加工,每一阶段的知青文学都融入了不同的时代气息,成为反映知青生活甚至人类精神流变的见证,而不同的知青作家群体在历史的淘洗中,越来越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文化差异和价值取向,有的作品甚至已经超越了个人情感层面的怀念,而具有了现代性的眼光。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井下中深孔装药车在炸药装填前对孔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以及炸药装填时退管的均匀性与稳定性,研发了一种液压驱动的链式送管器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学术界历来重视对沈从文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汪曾祺的研究也日益得到加强。但对有着亲密师徒关系并且可比性极强的沈从文和汪曾祺其人其文的研究却未得到研究者应有的关注和
文本所探讨的是沈从文文本美的本源。本文不仅仅从文学艺术这个单向度去寻找他的艺术之源,还从他的出生地和他的血缘发掘音乐和沈从文创作的深厚渊源。沈从文家乡特有的好歌喜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论饮食中国人最会吃rn先说饮食结构.东西方传统饮食结构存在着很大差异.欧洲的饮食结构是游牧民族的传统饮食,没有主副食之分,以肉食和奶类为主.而中国人的饮食主副食分明,注
中牟县黄河河务局 (以下简称中牟局 )现有职工 3 3 2人 ,辖区河段全长 3 9.2 8km ,有险工 4处、平工 1处、控导工程 2处、涵闸 1座。改革开放以来 ,全局职工转变观念、开拓进取
定步长仿真算法只能在整仿真步长时刻改变开关状态,这将导致开关动作延时并造成电压电流波形出现非特征谐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时数字仿真的开关脉冲触发补偿算法,该算法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国内外对乔治·爱略特的研究缺乏对她的小说反映政治现代化悖论这个问题的探讨。本文选择乔治·爱略特后期《激进派弗利克斯·霍尔特》、《米德尔马契》、《丹尼尔·德隆达》
本文对比了王筠《说文句读》中句读与今天标点符号的对应关系,初步揭示了王筠句读《说文》的依据和鲜明特色。在文字学方面,从实用的角度,展示了《句读》对金石铭刻等古文字资料